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厘正按摩要术 鬻婴提要说 痧喉正义

厘正按摩要术 鬻婴提要说 痧喉正义

《厘正按摩要术》四卷,《鬻婴提要说》一卷,《痧喉正义》一卷。清张振鋆(生卒年不详)撰。张振鋆字醴泉,原名筱衫,别号惕厉子,宝应(今属浙江)人。光绪年中为校官,颇有医名。《厘正按摩要术》一书为推拿按摩专书。张幼樵等校订,刊于光绪十四年(1888)。是在明周于蕃《小儿推拿秘诀》基础上,经进一步校订、增补而成,故名“厘正”。卷一为辨证,重在诊法,除收录四诊八纲诊法,尤侧重小儿望诊,并载胸腹按诊法,后者为同类文献中罕有者,体现了诊法方面的发展;卷二论立法,包括按、摩、掐、揉、推、运、搓、摇等八种手法,以及针灸、淬、砭、浴、慰、汗、吐、下等近三十种治疗方法;卷三论按摩取穴原则,强调八纲辨证与循经取穴的重要性;卷四收录二十四种小儿常见病的治疗经验及多种内服与外治方药。此书详于辨证、立法、考穴,且以手法见长,每一手法均绘之以图,弥补文字上的不足。所有论述几乎都附有文献出处。张氏于此书删繁精简,重加厘订,博采古今医籍加以疏证。较之周氏原书,内容丰富,且多所发挥。故此书对临床按摩及文献研究均具实用价值。《痧喉正义》一书刊于光绪十五年(1889)。汇集清代喻嘉言、叶天士、王孟英、吴鞠通、余师愚等二十余家有关疫证、痧证、喉证的理论与经验,分为二十九篇。由于各家观点瑕瑜互见,张氏力为辨析,每篇均加注按语,评论各家得失,使后学明辨是非,有所遵从。书中持论公平,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切于实用,于临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鬻婴提要说》广集古今医籍奥旨,荟萃诸家名言、保婴方法,为预防医书。约七千余字。内容包括对乳母选择、婴幼儿饮食调护、常见疾病简易治法等。多择录古人儿科著述,后附音释。内容简洁,切于实用。有《述古斋医书》三种本(即光绪十五年(1889)张氏家刻本)。

猜你喜欢

  • 中庸衍义

    十七卷。明夏良胜(1480-1538)撰。夏良胜字于中,南城(今属江西)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历任吏部考功员外郎、南京太仆寺少卿等职,后为仇家所陷,谪戍辽东。著有《东洲初稿》等书。此书嘉靖间夏

  • 草庐经略

    十二卷。明无名氏撰。此书原为曾冕士家抄本,不著撰人。清道光间伍崇曜氏据书中有“国初两淮郡县多为张士诚所据,高皇帝欲取之”云云,遂定撰者“殆胜国人矣”(《草庐经略·跋》)。考定其明人作,诚为有据。书名曰

  • 观化集

    一卷。明朱约佶(生卒年不详)撰。朱约佶,号云仙,又号弄丸山人,靖江王朱守谦之后裔,居于广西。撰有《观化集》一卷。书中所载之诗,都是论述内丹之旨。篇首有三图,也是内养之法。原序称朱约佶得僧古光之传,所以

  • 春秋孔义

    十二卷。明高攀龙(详见《周易简说》)撰。此书斟酌《左传》、《公羊》、《穀梁》、《胡传》之说,无所考证,亦无所穿凿。主张以经解经,凡经无而传有者不敢信,传无而经有者不敢疑。如隐七年“滕侯卒”,《公羊》以

  • 歙州砚谱

    一卷。宋唐积撰。唐积,今仅知曾任太子中舍、婺源县知县,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原书不著撰人名氏,只在卷末题有“大宋治平丙午岁重九日”十字。考之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有“《歙砚图谱》一卷”,称“太子中舍知婺源

  • 七经义纲

    ① 一卷。题樊深(生卒年不详)撰。王谟(详见《圣证论》条)辑。樊深字文深,河东猗氏(今属山西省安泽县东南)人,后周著名的经学家。据《北史·樊深传》记载:“魏永安中,随军征讨,以功累迁中散大夫。”孝武西

  • 西河杂笺

    一卷。清毛奇龄(1623-1713)撰。毛奇龄字大可,号初晴,又以郡望称西河,浙江萧山人。康熙时,任翰林院检讨、明史馆纂修官等职。治经史及音韵学,能散文诗歌,通音律,著有《四书改错》、《西河诗话》、《

  • 威县志

    八卷。明张蒙正修,姜允清纂。张蒙正,山东济南人,举人,曾任威县知县。姜允清,威县人,曾任即墨县知县。万历三十一年(1603)知县固安人田可井奉檄重修县志,聘本县人姜允清主纂。万历四十四年(1616)张

  • 百家论钞

    十二卷。明王思任(1575-1646)编。王思任字季重,号谑庵、遂东。山阴(浙江绍兴)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江西九江道按察使佥事。此书所取皆明代议论之文。前有思任自序曰:“宋不如唐,

  • 读书偶记

    三卷。清雷鋐(1697-1760)撰。鋐字贯一,一字翠亭,宁化(今山西省宁武县)人。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官至左副都御史。其受业于李光地、方苞,以躬行为主,以仁为归,以敬义为门户,以程朱为宗,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