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南齐书

南齐书

六十卷。梁萧子显(489-537)撰。萧子显,南朝史学家,字景阳,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他是齐梁皇族,齐高帝萧道成的孙子,在梁官至吏部尚书,很有文史才能。《南齐书》是一部记载封建割据政权的史书。原名《齐书》,宋以后为了区别于李百药的《北齐书》而改名。《南齐书》为纪传体的南齐史。有志无表,各志也不全,缺《食货》《刑法》《艺文》。南齐初年设史官,命檀超、江淹等编撰国史,梁代有沈约著的《齐纪》,吴均撰的《齐春秋》,萧子显在此基础上请求编修齐史,修成《南齐书》。《南齐书》保留了较多的原始资料,对文学、思想、科学情况有些记载。如《祖冲之传》记载比较详细。《南齐书》有本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自序》一卷已佚。今存五十九卷。“本纪”八卷记七个帝王的事,高帝萧道成事迹较多,分为上下两卷。《高帝本纪》是孙子为祖父作史,在二十四史中不多见,所以粉饰之词难免。“志”十一卷分为八目,大体与《宋书》相同,只是没有《律历志》,加了个《舆服志》。宋齐二书均无《食货志》。这是不足之处。“列传”四十卷,作法与《宋书》也略同,只在名目上稍有改动,如《宋书》的《良吏》改为《良政》等。又立《文学传》,但所叙十人却不都是文学家。有《大明历》、造指南车、千里船、水礁磨等科技史料。因为萧子显是王子,生长于王宫,对当代史事耳闻目睹,因此《南齐书》有不少原始资料,如《竟陵王萧子良传》有收租、征赋役、兴水利、垦田等事,反映当时社会经济状况资料较可靠。《南齐书》叙述使用类叙法,即在一个人的传中,叙同类几个人物的事情,此法班固首创,但到萧子显就成熟了。有的“志”和“类传”的前面还有序,可考见作者的思想和历史观。通行的《南齐书》有宋蜀大字本,百纳本,中华书局1972年出版的点校本《南齐书》最为通行。

猜你喜欢

  • 满蒙汉吏治辑要

    一卷。清孟保补译。孟保,曾任巴里坤领队大臣,咸丰时任理藩院侍郎。汉文本系高鹗撰,前已述及。满汉合璧本为通瑞翻译。满蒙汉三合本在咸丰七年(1857)译成刊行。卷首有孟保自序,其中说,他在巴里坤任内,考虑

  • 离骚经

    一卷。即清贺性灵所撰《三益斋离骚注》。此书扉页题《离骚经》三字,边题“古汲郡三益斋贺氏读本”,清史艺文补编称《三益斋离骚注》。清咸丰九年(1859)吴门刻本,东北师范大学藏。

  • 和苞汉赵记

    一卷,清汤球辑。和苞之事附见于《外曜记》中。《晋书》记载,亦谓和苞与乔豫谏营寿陵,(刘)曜悦,封为平与子。《史通·史官篇》曰:“自余伪主,多置著作官,若前赵之和苞,后燕之董统是也”。《正史篇》上又曰:

  • 滕王阁集

    十三卷。含《滕王阁续集》。清蔡士英(生卒年不详)编。蔡士英字伯彦,号魁吾,奉天(今沈阳市)人,降清,划为汉军正白旗。顺治间为江西巡抚。奏免瑞、袁二府浮粮,升漕运总督。卒谥襄敏。有《抚江集》、《督漕奏议

  • 李义山诗注

    三卷。《附录》一卷。清朱鹤龄(1606-1683)注。生平见《愚庵小集》辞目。据《四库全书总目》载:“李商隐诗旧有刘克、张文亮二家注本,后俱不传。”明末释道源始又为李商隐诗作注,其书也散佚。本书为朱鹤

  • 海内十洲记

    一卷。旧本题汉东方朔撰。《十洲记》记载汉武帝听西王母说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等十洲,便召见东方朔问十洲所有的异物,后附沧海岛、方丈洲、扶桑、蓬丘、昆仑五

  • 拜梅山房几上书

    二十一种,二十二卷。清陈钟原编。陈钟原,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是书所收颇杂,有时人诗文集,如清郑燮《道情》一卷,陈之纲《想当然诗》一卷等,有流传甚罕的董秉纯《百花吟》一卷、李忠鲠《八砖吟馆诗存》一卷。

  • 孔氏说经五稿五种

    三十六卷;附《经说未竟稿》 一卷。清孔广林撰。孔广林,生卒年不详,字丛伯,号幼髯,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八代孙,孔继汾之子,孔广森之兄。廪贡生,官至刑部主事。此书为研究《周礼》、《仪礼》和《礼记》之书。

  • 灌江备考

    一卷。清王廷珏撰。王廷珏,钱塘(今杭州)人。雍正间任成都水利事宜,博搜有关水利碑记之文,辑录十数余篇,而成是书,以备治水利者之参考,故曰灌江备考,又曰灌江定考。乾隆间刻印,共一卷。其谓天下之水发源于昆

  • 词林韵释

    见“菉斐轩词林要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