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医门法律

医门法律

六卷。清喻昌(详见《尚论篇》)撰。喻氏为防止医生临证之失,于顺治十五年(1658)始撰是书。所谓“法”,系指辨证论治的法则;所谓“律”乃为防止临证失治、误治而给医生出示之“禁例”。故以“法律”名书。全书约二十三万余字。卷一叙述四诊之法及《内经》、《伤寒》证治法则;卷二至卷六以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及杂病为纲,分为中寒、中风、热、暑、湿之气、伤燥及疟疾、痢疾、痰饮、咳嗽、关格、消渴、虚劳、水肿、胀病、黄疽、肺痈、肺痿等门,分别阐述其证治。每门之下,先论病因、病理及其演变,次论“法”,再言“律”。而“法”、“律”为全书的重点。全书纲目清楚,论理透彻,尤其是《大气论》、《秋燥论》两篇论文颇有影响。在《秋燥论》中对秋燥独加阐述,对燥之论述,从其邪气生成、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临床用药一一加以论述,阐明了燥气伤肺的病理变化。因而喻氏用药长于甘寒润燥。强调治燥应当使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利而不涩,道路通而不结的原则。创立了清燥救肺汤。喻氏的这一治疗法则和创立方剂,体现了其对燥病治疗的独到经验,可谓对燥证深刻认识的一大家,其影响久远。《大气论》中,喻氏对“大气”进行阐述,其学术观点对后世很有影响,如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论大气,创立升陷汤等,均与喻氏之倡导有密切关系。喻氏还阐述了胸中阳气的主要作用,故其用药长于辛温通阳。认为人体生理活动,及生长壮老过程,均与人身大气有关。大气即胸中阳气,乃人体活动的基本动力,强调治病不能误伤大气。论文论理颇有见地,深受后人推崇。《四库全书总目》评曰:“盖古来医书,惟著病源治法,而多不及施治之失。即有辨明舛误者,亦仅偶然附论,而不能条条备摘其咎,昌此书乃专为庸医误人而作。”有顺治十五年(1658)刊本,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卫生出版社铅印本,《四库全书》本。此书后附《寓意草》一卷。为喻氏所治医案。成书于崇祯十六年(1643)。全书七万一千字。书前有医论二篇,一篇为先议病、后用药,一篇为与门人定议病证。次为喻氏经治医案六十二则。其内容包括就诊时间、姓名、性别、年龄、住址、体型、神情、气色、语言、呼吸、发病时间、治疗经过、服药效果、目前状况、脉象、病位、病因、病机、治疗方法、选方用药以及预后判断等。可见喻氏提出的议病式,内容丰富,理、法、方、药悉备,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对后世颇有影响。书中所记有三十余例伤寒医案,可体现其对伤寒研究的学术思想。此外在书中验案中体现了其对大气、秋燥等认识的基本观点。而喻氏对温病的看法,对以后温病学说的形成很有影响。有崇祯十六年(1643)刊本、光绪三十一年(1905)经元书屋刻本、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儒宗理要

    二十九卷。清代张能鳞见《诗经传说取裁》编。本书把宋五子(周敦颐、程颐、程颢、朱熹、张载)的著述分类编在一起,在每卷书前加一小序言,介绍该书,另外还加一“本传”,其中有周敦颐著述二卷、二程子六卷、朱熹著

  • 春秋左传音训

    不分卷。清杨国祯撰。国祯崇阳(今属湖北省)人,生平事迹不详,著有《十一经音训》,此书即其中之一。据编首题“道光岁次上章摄提格壮月开镌”,可知国祯大约是嘉庆、道光时人。《春秋左传音训》不分卷,共八册。编

  • 云中集

    六卷。清刘淳(约1821年前后在世)撰。刘淳,字孝长,湖北天门人。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嘉庆帝西巡时,刘淳献诗五百韵,廷试赐文绮物。由是名动京师,此后五试进士不第。其人才识淹贯古今,英气勃发。

  • 晓庵新法

    六卷。清王锡阐(1628-1682)撰。王锡阐字寅旭,号余不,又号晓庵,又号天同一生。江苏吴江人。不愿出仕清朝,乃闭门读书,任塾师,专攻天文,经常进行天文观测。著有《五星行度解》,另有《晓庵先生文集》

  • 周易王氏注

    一卷。辑佚书,隋唐间王凯冲撰,清马国翰辑。王凯冲,生平事迹不详。《隋书·经籍志》不著录其书,《唐书·艺文志》载有王凯冲注《易》十卷,推知其或为隋唐间人。该书早佚,李鼎祚《周易集解》所引凡4条,马国翰据

  • 青村遗稿

    一卷。元金涓撰。涓字德平。生卒年不详。义乌(今属浙江)人。本姓刘。先世避吴越王钱镠嫌名,改为金氏。曾从许谦学经学,从黄溍学文章。为虞集、柳贯所知,荐于朝,皆辞不就。明初州郡辟召,亦不就。所著有《西湖》

  • 逃虚子集

    十一卷。《类稿补遗》八卷。明姚广孝(1335-1418)撰。姚广孝幼名天禧,本医家子弟。江苏苏州人。元至正年间出家为僧,法号道衍。晚年自称逃虚老人,又称懒阁翁、独庵老人。入明后永乐帝赐名广孝,字斯道,

  • 方舆诸山考

    不分卷。清王锡祺辑。此编为巨篇,不分卷,以省为纲,以山为目,分隶之。从盛京至内外蒙古,山名之下,各系小注。此志掇拾之勤,考证之功不可没。其不足之处:一、其注语皆不具出处,阅者将信将疑;二、详载内地,忽

  • 冬溪集

    二卷。明释方泽撰。释方泽,字云望,号冬溪,浙江嘉善人。生卒不详。为秀水精严寺之僧。《明诗选》载方泽诗,俱作《冬溪内外集》。据此本实作《冬溪内外集》。上卷为外集,下卷为内集。以诗为外,以文为内。其诗多涉

  • 初寮词

    一卷。宋王安中(1075-1134)撰。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今属山西)人。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等。对王安中之为人,历史上多有微词者,然其才华富艳,亦不可掩。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