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兴县志

兴县志

①二卷。明朱学介纂。朱学介,河北冀县人。明万历四年(1576)任兴县知县。万历五年(1577)始修志书。朱学介在自序中云:“稽诸图史,辨夫水经,参诸旧编,而邑之始末以详,或仍其旧,或增其新,舛讹者正,遗亡者补,疑似者辨。”观其序言,朱学介志是增续旧志而作,然旧志创修于何时,不可得知。《兴县志》万历五年(1577)刻本。全书二卷,分为:上卷建置、郡名、城池、坛壝、公署、行署、禄秩、学治、铺舍、寺观、祠庙、桥梁、楼馆、集市、乡都、山川、井泉、土产、药类、果类、花类、木类、禽类、兽类、潜类、户口、田赋、荒政、惠政、武备、名产、乡贤、科第、贡士、援例入监、孝子、节妇,卷二咏八景诗、杂文。是书仅两薄册,记载疏略,纲目混淆不清,不合体例,为明志中劣本。②十八卷,清程云修,孙鸿淦纂。程云字振五,号敬斋,贵州贵阳人。出身举人,雍正五年(1727)任兴县知县。兴邑小而多山,西界黄河,北连沙漠,大万、合查诸山雄亘东南,地僻而道险;晋置蔚汾县,为建置之始,隋为临泉县,唐改临津,寻改合河,金末升为州,明初降为县,属太原府。程云任知县后,闲暇之时,与邑进士孙鸿淦兄弟,同力采访编纂。《兴县志》雍正八年(1730)刻本。此志体例简陋,无可取。然分类取材,力求实求真。兴邑文献人物甚少,不可记述,此外诸如古迹、陵墓、隐逸、方伎失等门类,求访不得,故阙漏失载,足证编辑之审慎。③十八卷。清蓝山纂修。蓝山字晴峰,潮州大埔县人,乾隆举人,二十八年(1763)任兴县知县。此志继程云志重修,成书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此书尚缺选举一门,据其凡例云:“选举自唐以前不可考,宋时岚、石等州入契丹,故宋世无登科者;后地入于金,而刘昂遂登进士,刘海大魁天下焉,故选举自是始。”以此志选举附予人物门之后,实因登科者寥寥无几,故不专门置门。该志尚有光绪六年(1880)张启蕴永兴斋重刻本。③二卷。清张启蕴修,孙福昌、温亮珠纂。张启蕴字绍南,光绪六年(1880)任兴县知县。孙福昌字咸五,邑人,咸丰十一年(1861)拔贡。光绪六年,张启蕴上任后,查阅邑志,感叹沿革变迁,月异岁不同,此时若不载,必致文献无征。遂设局续修邑志,延孙福昌、温亮珠为总纂,历数月而告竣。《兴县志》光绪六年(1880)刻本。此书体例部分承袭雍正八年程云志,然程志分十七类,此仅分八类。其中所述事迹、人物,除光绪朝外,均能旁搜载籍,拾遗弥缺,黜伪订讹,补旧志未及者。足见其审慎。

猜你喜欢

  • 丽楼丛书

    九种,二十二卷。清叶德辉(详见《郋园先生全书》)编。丛书所收宋陈田夫《南岳总胜集》三卷,原为宋刊本,《宋史·艺文志》不载,自元以后久无传刻,《四库全书总目》亦未著录。阮元得明人影抄宋本,记于《揅经室外

  • 丁氏魏书外国传西域传外国传补地理考证

    各一卷。清丁谦撰。丁氏将《魏书》中《外国传》、《西域传》、《外国传补》里的许多地名加以考订,以求今地所在。作者着力搜罗,参诸史书,汇得备考之史料,值得珍视,但其中有不洽核之处,仍需参酌他书使用。《续修

  • 淡庵文集

    六卷。宋胡铨(1102-1180)撰。胡铨,字邦衡,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建炎二年(1128)进士甲科,官资政殿学士。铨立朝刚毅,官枢密院编修、中书舍人,屡上疏,乞斩议和派大臣,文章千载后读之,仍有生

  • 桐山诗集

    十卷。明王伟(?-约1469)撰。王伟,字士英,湖南攸县人。明正统元年(1436)进士,历官户部主事,累擢兵部右侍郎。其所著尚有《诗学正蒙》,但久已散佚不存。另外其吴琛序刻本《桐山文集》,今亦未见。是

  • 唐韵辑本

    二卷,唐孙愐撰,清黄奭辑。孙愐生平见“唐韵”。黄氏所辑虽不丰,然与《唐韵》残卷比照分析,颇有助于了解《唐韵》梗概也。是编刊入《汉学堂丛书》,有清道光中甘泉黄氏刊光绪中印本。

  • 通史它石

    三卷,明仇俊卿撰。俊卿字舜征,海盐(今属江苏省)人,万历年间任国子监博士,著有《海塘录》、《海盐志》等。《通史它石》取错玉之义,所论史事多关于人品治道。因卷帙浩繁,在天启年间,胡孝辕取其尤玮者,集成三

  • 苏溪渔隐读书谱

    四卷。清末耿文光(生卒年不详)撰。文光字斗垣,山西灵石人,同治举人,官至平遥县训导。该谱所记大多为读书、购书、修目录诸事,他事则从略。此人并不高明,很多皆为敝帚自珍。所记止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

  • 有怀堂诗文稿

    二十八卷。清韩菼(1637-1704)撰。韩菼,字元少,号慕庐,江苏长洲(今南京)人。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第一,由修撰官至礼部尚书。为官持论公允,不以利害、福祸左右其作为;天性恬旷,雅爱山水,暇

  • 论孟考略

    一卷。清张眉大撰。是书多拾前人之说,唯据《御览》无名氏引《论语隐义》及隐义注两条甚怪。前一条云,卫蒯聩乱,子路与师往。有狐黯者当师曰:“子欲入耶?”曰:“然。”黯从城上下麻绳钩子路,半城,问曰:“为师

  • 潼川府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张松孙纂修。张松孙,长洲人,曾任潼川府知府。考潼川,晋属梓潼郡,刘宋为新城郡,梁曰新州,隋为梓州,宋为梓州路,重和元年,改潼州府。明洪武九年(1376),降府为州。清雍正十二年(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