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唐代释法海(生卒年不详)撰。法海是六祖即慧能(或写作惠能)弟子,在慧能圆寂后将其言论汇编成一书——《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此书亦简称为《六祖法宝坛经》,或称《坛经》。它是中国佛教著作中唯一称为“经”的作品。该书详载了六祖慧能一生事迹及其语录。慧能(638-713),俗姓卢,南海新州(今广东新兴)人,幼年丧父,家贫以砍柴为生。因在林中砍柴间听人诵《金刚般若经》有所启发,萌生求学之念。后往黄梅冯墓山谒见弘忍,拜师求佛而依佛门,受业于弘忍,专修禅宗义理。慧能学法善于思考,勤于用功,悟性超常,见解多出。针对上座弟子神秀所作”身是菩提树,心如明境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一偈,有感而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受到弘忍赞许,并秘授他法衣。慧能南归后,隐居了十五年,后到曹溪宝林寺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被尊称为禅宗六祖。有称“曹溪大师”。圆寂后,唐宪宗曾追赠谥号为“大鉴禅师”。其著名弟子有神会、怀让,行思等四十余人。《六祖法宝坛经》成为南禅宗的“宗经”,是研究慧能创立禅宗南宗及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如将晚唐僧人惠昕改编的日本兴圣寺本,北宋僧人契嵩改编的曹溪原本,元代僧人宗宝改编的宗宝本进行对照阅读,可以充分了解禅宗发展的思想历程。

猜你喜欢

  • 安甫遗学

    三卷。清江承之(1783-1800)撰。承之字容甫,安徽歙(今歙县)人。十四岁从张惠言学读,后治经,学郑氏《礼记》及郑氏他书,并及先汉诸儒之说。年仅十八,因病而卒。所著有《周易爻义》《虞氏易变表》、《

  • 笔记

    二卷。清代程大纯撰。程大纯字汉舒,孝感(今湖北中部)人,官至黄冈县教谕。此书是作者讲学时的笔记。全书认为陆王一派学说虽有些“矫枉过正”,但与那些“口耳之学”相比,还是有许多可取之处的。

  • 水浒传

    各种刊本卷、回数不一,详见后。明高儒《百川书志》所录《水浒传》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郎瑛《七修类稿》和王道生《施耐庵墓志》所记略同。该书明、清诸刊本中,或题“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或题

  • 易经指掌

    四卷。清相永清撰。相永清字海同,山东临淄人。作者认为“易之为书,象焉而已。读易而不玩其象,乌在其为读易”。故此书大旨在阐明易象。书中所引除《御纂周易折中》、来知德《周易集注》外,于汉魏古注、清代乾嘉诸

  • 孟子师说

    一卷。清黄宗羲(1609-1695)撰。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著名思想家、朴学大师。明时不事举业,明亡后曾参与抗清运动,败而归乡,终身不仕。其学出刘宗周,深受王阳明心学影

  • 读易镜

    六卷。明沈尔嘉撰。尔嘉字公亨,江苏常熟人。此书全按今本次序,每一卦为一节,经文列在前面,讲义列在后面。讲义高经义一格,全是缮写时文的方式,其说均随文敷衍,别无发挥,经文旁加圈点,讲义上缀评语,也是全用

  • 向若水先生遗稿

    六卷。明水佳胤(?-1651年)撰。佳胤,字启明,号向若,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天启年间进士,官至礼部主客司主事,后召用尚宝寺丞,以衰病不赴,顺治八年(1651)卒于家中。该编是康熙年间孙宝璐所辑,光

  • 蜃楼志

    又名《蜃楼志全传》 清庾岭劳人撰。此书的作者、生平事迹无考。从书中大量出现的粤东山川形势、风土人情来看,作者可能是粤地人。最早刻本的刊刻年代是嘉庆九年,大致可以确认书成于乾嘉时期,作者亦是此时期的人。

  • 孙月峰评经

    十六卷。明孙矿(生卒年不详)撰。矿字文融,号月峰,余姚(今属浙江省)人,万历二年会试第一,累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事迹见《明史·孙矿传》。除此书外,还著有《绍兴府志》、《书画跋》等。此书包括《诗经》、《书

  • 周官心解

    二十八卷。清蒋载康撰。载康浙江诸暨人,乾隆举人。勤于经学,尝足不出户治经二十年。尤深三礼。著述颇多,除是书外,尚有《仪礼新解》、《周易新义》、《乡党杂说》、《左史合评》等。书前有邵瑛序及侄锦川序,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