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书千文统要

六书千文统要

二卷。清胡正言(约1584-1674)撰。正言字曰从,广东海阳(今潮安)人。仕明,官武英殿中书舍人。是书卷首有序,不著撰人姓名。次录周兴嗣《千文》原文。次列李如真《篆法偏旁正讹歌》,以篆隶相间书之。次分《千文》为上下二卷,以“好爵自縻”以上为上卷,以“都邑华夏”以下为下卷。每一字列楷字于栏外,次注以音,并依许氏《说文》故训参以己意为之解,其下则以本字之各种篆体附之。是书与明人《同文千文》之类有所不同,不仅罗列各种篆体,而且加以音解,使学童可由识字而上窥制字之原。是书有十竹斋刊本。

猜你喜欢

  • 诗经教改

    十卷。明李经纶(生卒年及生平不详)撰。李经纶字大经,南丰(今属江西)人。该书始见于朱彝尊《经义考》,《四库全书总目》未曾著录。李经纶深受王柏《诗疑》的影响,认为秦始皇焚书之后,《诗经》许多篇章失传,汉

  • 丹岩集

    十卷。明黄云(约1497前后在世)撰。黄云字应龙,别号丹岩,昆山(今属江苏)人(生卒年均不详)。家贫好学,弘治中以岁贡授瑞州训导。著有《丹岩集》。本集共十卷。诗四卷、文六卷。为其门人巡按御史高安、朱宝

  • 尧山堂偶隽

    七卷。明蒋一葵撰。蒋一葵,字仲舒,常州(今江苏)人。生卒年不详。著有《尧山堂外记》。此集共七卷。皆取前人比偶之文,自六朝迄宋、元,凡制诰、笺表、赋序、启札中名隽之句,及寻常应对俳语,次而录之。《四库全

  • 程伯翰先生遗集

    十卷。清程颂藩(1852-1888)撰。程颂藩字伯翰。湖南宁乡人。同治十二年(1873)拔贡。官户部主事。此集为颂藩从弟颂万编印。初宣统三年(1911),颂万曾编颂藩遗文。为内外篇文二卷、诗二卷,名曰

  • 毕太夫人行述

    一卷。清孔繁灏(18061862)撰。繁灏字文渊,号伯海,山东曲阜人,系孔子74代孙,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龚封衍圣公。毕太夫人为湖广总督毕沅之女,繁灏生母,卒年58岁。书中记毕氏懿行及其他琐事甚

  • 逸民传

    二卷。明皇甫濂(1507~1560)撰。旧本题皇甫涍撰,但考《明史·艺文志》及《江南通志》均有皇甫濂《逸民传》二卷,传写误笔,皇甫涍为皇甫濂兄。皇甫濂,字子约,一字道隆,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嘉

  • 安庆府潜山县志

    十二卷。清周克友纂修。即康熙《潜山县志》。

  • 孙庞斗志演义

    二十卷。明本题“吴门啸客述”。复有题“澹园主人编次,清修居士修订”者。作者真实姓氏不详。书成于明末崇祯年间。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的故事,又名《前七国志》。书二十卷二十回,每回有偶句题

  • 速兴新学条例

    一卷。英国李提摩太(洋见《西铎》)撰,上海蔡尔康笔述。李提摩太在《七国新学备要》(1889)第八章中曾论述按中国教育现状学习西方新学如何变通已有章程,但语焉不详,故他又撰《速兴新学条例》以深入阐述这一

  • 朝阳字鉴精粹

    不分卷。日本高田忠周撰。高田忠周,号竹山,东京人,著有《说文字原谱》。高田曾辑《朝阳阁字鉴》三十六卷,刊于日本大正十四年(1925)。后又订正增辑,曰《补正朝阳字鉴》。是编删其篆体类似者,依《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