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儒学警悟

儒学警悟

六种,四十一卷。南宋俞鼎孙、俞鼎经编辑。编者生卒年不详,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宋史》无传,生平事迹不详。据书前目录标题,仅知鼎孙官为太学、鼎经官为上舍,皆为学官。丛书共收书六种,《石林燕语辨》十卷、《演繁露》八卷、《懒真子录》五卷、《考古编》十卷、《扪虱新话》八卷、《萤雪丛说》二卷,今存41卷。各书的主要内容是记述宋代故实,收录掌故极多,于文史研究者颇具参考价值。其中《石林燕语辨》乃宋人汪应辰撰,当为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一书的考辨,但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即称未见其单行本,明代修《永乐大典》亦仅录其目,则本书世已久佚,仅存于本丛书之中。《演繁露》为宋人程大昌撰,乃董仲舒《春秋繁露》的拟编之作(详见《演繁露》条),但其卷帙刊本与行世他本不同,内容亦有互异之处。《演繁露》的单行本有两淮马裕家藏本、《四库全书》本等。《懒真子录》为宋人马永卿撰《懒真子》的别本(详见《懒真子》条),但与行世他本内容有互异之处。《懒真子》的单行本有内府藏本、《四库全书》本等。《考古编》为宋人程大昌撰(详见《考古编》条),但与行世他本内容有互异之处,《考古编》的单行本有浙江巡抚采进本、《四库全书》本等。《扪虱新话》为宋人陈善撰(详见《扪虱新话》条),通行本十五卷,与此卷帙刊本不同。此本将通行本析为八卷,逐段标目,稍涉当时所忌之处皆删去。单行本有两江总督采进本、《四库全书》本等。《萤雪丛说》为宋人俞成撰(详见《萤雪丛说》条),但与通行本内容不尽相同,单行本有《四库全书》本。本丛书的学术价值主要在于保存了世无传本的《石林燕语辨》,其他五种亦与行世本颇有不同。丛书前有俞成题跋,标为南宋宁宗嘉泰元年辛酉(1201),则本丛书比《百川学海》成书还早,实为丛书之鼻祖。本书最早版本已不可知,世间久无传本,至清光绪年间始有山西明抄本出现,缪荃孙与傅增湘考订各本,注明残阙,由武进人陶湘刻版刊行,全书方得流传。今传本即为民国十一年(1922)陶刻本,书前有缪荃孙序、陶湘跋,后有傅增湘跋。

猜你喜欢

  • 赐姓始末

    一卷。明黄宗羲(1610-1695)撰。黄宗羲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父黄尊素为东林党中重要人物,冤死狱中,黄宗羲深受家庭影响,成为东林子弟领袖、复社骨干,又曾受

  • 玉山词

    不分卷。清陆次云撰。陆次云字云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不遇而还,后为江阴知县,颇有政绩。著有《八纮绎史》、《纪余》、《玉山词》等。本书共收小令五十九,

  • 佛说阿弥陀经义述

    一卷。唐代释慧净撰。慧净生平事迹详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辞条。《佛说阿弥陀经义述》旨阐,独以为如来自发起(《阿弥陀经》),即佛告舍利弗从是西方已下为正宗。依经开三分,一由序,二正体,三流通。三分例二

  • 毛氏残书三种

    无卷数。清毛羽宸(生卒年仕履不详)撰。《毛氏残书三种》原本没题书名,也无序跋和目录。此书共分三部。其一论述理学部,多谈心性。其二论述儒学部,多考证名物典制。其三论述史学部,即史评。全书内容不止于此,书

  • 春秋绎义

    十四卷。清王曜南撰。曜南字灿文,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省)人。贡生。敦行嗜学,殚心经义,综核汉唐以来注疏,及宋五子书,剖析异同,数十年不辍。著有《礼书条考》、《乐律条考》、《诗经集义》、《毛诗采要》、《禹

  • 荀子

    二十卷。荀况(约前319-前230)撰。荀况字卿,时人称之荀卿,汉人避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时赵国(今山西安泽县)人。曾多次游学于齐,三次为齐稷下学宫祭酒。后去楚投奔春申君黄歇。春申君被杀之后,他也被罢

  • 今古奇闻

    二十二卷。题“东壁山房主人编次,退思轩主人校订”。东壁山房主人为光绪间上海的刻书家王冶梅(名寅)。该书为小说选集,收小说二十二篇,每卷一篇。前载王冶梅序说:昔年游日本时搜古书得此本,带回翻刻。但见书中

  • 春秋讲义衷

    十二卷。清团维墉撰。维墉字雉高,号椒灯,又号蕉墩,仪征(今江苏仪征)人。该书是作者研究《春秋》之作,辑录前人之说,进行折衷,不专主一家之言。该书有清嘉庆壬申(1812)刊本。

  • 周禹川集

    五卷。明周大章(约1576年前后在世)撰。周大章,字章之,号禹川,江苏吴江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三十一年(1552)进士。官至浙江瑞安(今温州)县知县。此编为《文艺集》二卷,皆所作杂文。《御倭武略》三卷

  • 南北史合注

    一百九十一卷。李清撰。李清,字心水,号碧,晚号天一居士。明末清初史学家。明崇祯进士,官至大理寺左丞。入清不仕。有《澹宁斋集史论》、《女世说》、《史略正误》、《正史外史摘奇》、《二十一史同异》、《南渡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