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古今文疏义

仪礼古今文疏义

十七卷。清胡承珙(详见《毛诗后笺》)撰。是书分条列举郑注所载古今异文,引用《说文》诸书来证明其正假,义据闳深,辨订精晰,得其大通。书前有自序,称“墨守郑学,鬯厥指归”,其宗旨已大略可见。其所举郑注略例数端,实际上不只这些,而无非择取其当文易晓,承珙没有对其进一步深究,因此,其疏义尚未能尽意,间或出现差错谬误。如以《乡射礼》注,今文无执觯及宾觯云云为衍“无”字,不知注云复奠之者,释下奠于宾大夫之奠,并非释奠篚之奠,因而,云饮酒为欢,醉乃止,今文没有三字句绝,郑首先注释复奠之义,所说的“今文无”,是认为今文没有奠于宾大夫之“奠”字,所说的“执觯者”,是指本节执觯者洗而言。又谈到宾觯大夫之觯者,又指上文宾觯以之主人大夫之觯长受而言,因而,谈及这些来对其加以分别。云皆为爵者,今文对于此诸觯字都写作爵,只有本节实觯写作“觯”字,因而,又云实觯觯为之,误读今文“无执觯”为句,于是,认为“无”字为衍字,所说都不是郑之本义。又以注幕巾也,今文或作幕,为今文借幕为幂,不知今文自作幂,其作幕者是今文之或本(案:今文为高堂生所传本,今文或为大小戴两家所传本。详见《仪礼古今文疏证》条下)。象这类情况,黄以周《六书通故》已经对其加以评论,足以订正其过失。黄氏又分别古今文之各自为义,比胡氏之但明通假又进一步,这又应该另当别论。然而,全书只有此类细微过失,其余疏通证明,都极其精确。李慈铭桃花圣解庵日记,称其深明旨要,非特小学之奥窔,亦为郑学之津梁。这并非溢美之词。荀学斋日记云,遗憾的是其对于郑君之义,仍有很多游移之处,不主高密家法,殊弗思郑氏说经,也择善而从,间或匡正郑失,实际上就是郑之遗意。谭献复堂日记中说,郑注述今古文,今本尚有写官讹误者,要当以正借母子之例求之,无滋曲说。这是没有窥见是书之得失而妄为高论,谭献本来全然不知经学,抑或也无足辨者。此书有道光五年求是堂刊本。

猜你喜欢

  • 五残杂变星书

    一卷。无名氏撰,清马国翰辑。《汉书·艺文志》天文类载《五残杂变星》三十一卷。师古曰:“五残,星名也”。又《天文志》:“五残星,出正东,东方之星;其状类辰,去地可六丈,大而黄”。孟康曰:“星表有青气。如

  • 寿亲养老新书

    四卷。宋陈直(详见《养老奉亲书》)撰,元邹铉(生卒年不详)续编。邹铉,号冰壑,又号敬直,元大德中泰宁(今属福建)人,出身世宦之家,颇谙养生之道,年七旬身犹健朗。邹铉很推重陈直所撰《养老奉亲书》,但又觉

  • 祛疑说

    一卷。宋储泳(生卒年不详)撰。储泳字文卿,号华谷,云间(今江苏松江)人,侨居华亭。储泳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工于吟咏,其诗集今已失传,惟诗家鼎脔《至元嘉禾志》中稍载其遗篇一二而已。又曾作《易说》,见于丁

  • 龙湖文集

    十五卷。明张治(?-1550)撰。张治,字文邦,湖南茶陵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第一。累官南京吏部尚书。为文渊阁大学士,进太子太保。卒谥文隐,改谥文毅,又改谥文肃。其人明史无传。朱彝尊《静志居

  • 江忠烈公行状

    一卷。清左宗棠(1812-1885)、郭松焘(详见《礼记质疑》)撰。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道光举人,官至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一生曾先后参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西北回民起义,平定阿古柏叛乱,创办新

  • 谈徽

    四卷。清外方山人(西崖)撰。是书分名、言、事、物四部,沿袭《通俗编》、《恒言录》传统,辑录俚言俗语,考辨源流,引书为证。卷首有嘉庆二十年(1815年)作者自序、嘉庆十六年(1811年)王玉树序、嘉庆九

  • 四书记闻

    二卷。清管同撰。管同字异之,上元(今江苏江宁)人。少年时受业于古文大师姚鼐,工古文,与梅曾亮齐名。是书题名《记闻》,盖多得于平日师友绪论。其中述姚鼐说最多,梅曾亮、孙星衍、钱大昕等人之说也时有所引。引

  • 周礼郑注正字考

    十二卷。清叶德辉(1864-1927)撰。德辉字焕彬,又字焕彩,号直山、渔水、郋园,江苏吴县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官至吏部员外郎。此书首有自序,称《周礼》“郑注之精深,全在改字”,“故一一为

  • 宸翰楼丛书

    八种,三十卷。清末民国罗振玉(详见《云窗丛刻》)编。丛书所收多为影印宋元佳椠名钞,如唐郭京《周易举正》三卷,为谦牧堂影宋本;佚名《三辅黄图》六卷,为元勤有堂本;宋释净源《肇论中吴集解》三卷,为宋刊本。

  • 先醒斋笔记

    见《先醒斋广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