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五百四峰堂诗钞

五百四峰堂诗钞

二十五卷。清黎简(1748-1799)撰。黎简字简民,号二樵,又号石鼎道士,广东顺德人。诸生。乾隆间拔贡,终生未仕。擅画山水,苍润似吴镇,淡远近倪瓒。又能诗词,刻意炼句,十岁即能诗。李文藻令潮阳,见而奇之曰;“此必传之作也。”故其足迹不逾岭海,而名动于大江南北。洪亮吉《北江诗话》说:“作诗造句难,造字更难;造意造句,则非大家不能。近日顺德黎明经简,颇擅此长。惜年甫四十而卒。然所存诸诗,尚足以睥睨一世。”王昶《蒲褐山房诗话》,称其诗俊拔清峭,刻意新颖,言人所不能言。五言七言,多未经人道语。张维屏《听松庐文钞》,称其由山谷入杜,而取炼于大谢,取劲于昌黎,取幽于长吉,取艳于玉溪,取瘦于东野,取僻于阗仙,锤焉凿焉,雕焉琢焉。于是成其为二樵之诗。”黎简之诗学相当复杂,一方面主张崇尚生活,自抒性情,自由创作。另一方面,却又只反模仿,而并不反对依傍。他的诗歌创作,事实上也正是走学古以创新的道路。其诗的内容较为贫乏,大抵以写景居多,但在艺术上广泛借鉴前人,融会贯通,参合变化,能自成一家。对六朝的谢灵运,唐代的杜甫、韩愈、孟郊、李贺、李商隐、贾岛,直至北宋的黄庭坚等人,他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学习,故诗风兼有诸家特点,峻拔孤峭,刻意新颖;句锻字炼,艳丽奇崛。黎简在乾嘉诗坛上,可与宋湘并为岭南两大家。他对稍后的浙江诗人钱仪吉、姚燮,特别是近代大批的广东诗人以及台湾诗人丘逢甲等,在不同程度上都曾发生过影响。此集是作者自编的诗歌全集。起自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迄于乾隆六十年(1795);编年排次(间有舛错),年各一卷,共二十五卷(其中卷二十四另分上、下),计一千八百五十二首。有众香亭刊本。卷首有黎简自序、小影、诸家题赞和总目。“众香亭”系黎简室名之一。自序作于“嘉庆元年丙辰(1796)九日”,黎简卒于此后嘉庆四年(1799),这四年的诗作未及收入,不知下落。后世著录此集,书名每每误衍作《五百四峰草堂诗钞》,实则全书有关各处均无“草”字。如卷十八《对山楼歌寄郑庶常文川(应元)秀才遥川(应翰)兄弟:“兼君一十八人社,开我五百四峰堂”也可佐证。有同治十三年(1874)刊本。今人有简注选本《黎简诗选》。

猜你喜欢

  • 大学质语

    一卷。中庸质语 一卷。清胡德纯撰。德纯字敬一,直隶大兴(今北京大兴)人。是书以俗话达义理,对经文及朱子章句均添旁注,又于每节每章之后,发挥其旨,虽未尽能曲当圣贤之意,但施之童蒙,较易了解,因言之无文,

  • 续修中枢政考

    七十二卷。清明亮等奉敕修。明亮,见前条。鄂尔泰等所修《中枢政考》,前已著录,是书则为道光四年(1824)续修本。共有八旗三十二卷、绿营四十卷。八旗卷一为品级开列,卷二至卷四为补放,卷五为奏派封荫改武,

  • 默堂集

    二十二卷。宋陈渊(?-1145)撰。陈渊,字知默,初名渐,字几叟,南剑沙县(今福建沙县)人。陈侁之侄孙。绍兴五年(1135),廖刚等荐充枢密院编修官。七年,诏举直言能谏之士。因胡安国荐之,改官赐进士出

  • 兰亭考

    十二卷。宋桑世昌撰。桑世昌,南宋时人。陆游的外甥。淮海人,世居天台山。此书系考证晋王羲之所作《兰亭序》书帖。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载,《兰亭考》原名《兰亭博议》,共十五卷。刊行时经高似孙删改,存十

  • 广雁荡山志

    二十八卷。清曾唯撰。曾唯,号近堂,浙江永嘉人。雁荡山在浙江温州府,跨乐清、平阳二县,景色秀丽。明初僧永升,创修《雁山集》一卷。嘉靖十八年(1539),朱谏因搜讨旧本,增为四卷。万历九年(1581),胡

  • 铁琴山馆遗翰

    四卷。清王笃(生卒年不详)书。王笃,字宝珊,秦(今陕西)人,官四川知县等。王笃工诗善书,宗法颜真卿,笔法苍劲。如该书帖中《水轮赋》、《史隐记》等皆轻圆秀丽、精熟工整,但字迹稍大者则笔锋不得劲展,以至逾

  • 西陲要略

    四卷。清祁士韵纂。祈士韵字鹤皋,寿阳人。《西陲要略》道光十七年(1837)筠渌山房刻本。全书四卷,分为:卷一南北两路疆域总叙、南北两路山水总叙、南北两路卡伦总叙、南北两路军台总目;卷二南北两路城堡总目

  • 孝经内事图

    ① 一卷。明孙珏(详见《孝经援神契》)编辑。是书《御览》所引无“图”字。孙珏则以为“天象玄隐,非图莫著,而终以其言隐也,名之内事”。此说不确。是书不著所出,所辑“大角为坐候”五字,“斗曲杓桡”三十二字

  •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四十卷。徐兢撰。徐兢(1091-1153)。字明叔,号自信居士。建州瓯宁(今福建)人。宋宣和六年(1124),以国信使提辖官,奉使高丽。在高丽月余,就其见闻著成《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四十卷。归朝后呈于上

  • 襄垣县续志

    二卷。清李汝霖纂修。李汝霖字雨人,河北永年县人,咸丰十年(1860)进士,以主事用,签分户部山东司行走,同治九年(1870)改就外任,加同知衔,十三年(1874)选授襄垣知县。光绪初年李汝霖莅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