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经精义汇钞
六卷。清陆锡璞撰。陆锡璞为广东龙川人,生卒年不详。卷首有陆锡璞的自序,接着是总论。其所辑录多从钦定的本子中录出,先是《书集传》,其次是《尚书集说》。其所诠释《集传》者,标有“释传”二字,附于《集传》之后。而从其他之书中辑录的,则以“附存”二字相区别。御案语则全部载入。其他诸家之说则多采用节录的形式,或只录其断制之词,间或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标“窃疑”二字,未改自以为是。每篇之后又有总论,也都简要便览。缺点是本书较少新见和心得。本书有道光戊戌(1838年)刊本。
六卷。清陆锡璞撰。陆锡璞为广东龙川人,生卒年不详。卷首有陆锡璞的自序,接着是总论。其所辑录多从钦定的本子中录出,先是《书集传》,其次是《尚书集说》。其所诠释《集传》者,标有“释传”二字,附于《集传》之后。而从其他之书中辑录的,则以“附存”二字相区别。御案语则全部载入。其他诸家之说则多采用节录的形式,或只录其断制之词,间或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标“窃疑”二字,未改自以为是。每篇之后又有总论,也都简要便览。缺点是本书较少新见和心得。本书有道光戊戌(1838年)刊本。
十五卷,首一卷。清孙炳煜、汪文焕等修,熊绍庚、刘乙燃纂。孙炳煜,河南人,曾任华容县知县。汪文焕,成都人,曾任华容县知县。熊绍庚,华容县人,曾任户部主事。刘乙燃,华容县人,举人。华容置县于汉代。邑志创修
一卷。宋毛撰。毛(生卒年均不详)字平仲,信安(今广东高要)人,曾经在宛陵、东阳二州任副职。为人傲世自高,与时多不和睦。工于小词,诗文也很著名。著有《樵隐集》十五卷,已亡佚。今存《樵隐词》一卷,存词共四
十一卷。明陈士元(详见《易象钩解》)。此书考证五经文字异同,大致上以许慎《说文解字》、陆德明《经典释文》为主而兼采杂说附益之,所援据颇为寒窘,失考之处颇多。
无卷数。清卢浙撰。浙字让澜,号容葊,浙江武宁人,嘉庆进士,官至户部主事,迁工科给事中。著有《周易说要》、《春秋三传评注》、《读史随笔》、《三惜齐诗文》、《周易经义审》等。据其自述,此书兼于义理象数,以
①见《握奇经》② 三卷。《握机纬》十五卷。明曹允儒撰。允儒字鲁川,太仓(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据此书王世贞《序》,称昆山明斋王氏与念庵罗公、荆川唐公因倭变,研究《握奇经》,后以其说尽授之鲁川曹君。
一卷。附《山鬼》不分卷。清朱冀(生卒年不详)撰。朱冀,字天闲,号悔庵,吴县(今江苏吴县)人。朱氏对朱熹《楚辞集注》、林云铭《楚辞灯》甚为不满,故撰《离骚辩》加以反驳,并自立新说。还于书前标“别开生面”
十一卷。未著编辑名氏。该书摘录杨时、罗从彦、李侗三家语录及杂著,其中,杨氏四卷,罗氏六卷,李氏一卷。三人皆为剑州人,故该书可能为其乡人所编。《千顷堂书目》载莆田宋端仪有《道南三先生遗书》,或即是书。《
三十五卷。清翁方纲(1733-1818)撰,翁方纲字正三、号覃溪。北京大兴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改庶吉士。官至内阁学士。精心汲古,金石、谱录书画、词章,皆能摘抉精审;书法冠绝一时,海内求书碑
周公既没,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作《君陈》。王若曰:“君陈,惟尔令德孝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命汝尹兹东郊,敬哉!昔周公师保万民,民怀其德。往慎乃司,兹率厥常,懋昭周公之训,惟民其义。“我闻曰:至治
一卷(石经汇函本)。清顾炎武撰。宋王应麟《困学纪闻》称石经有七种:“汉熹平则蔡邕,魏正始则邯郸淳,晋裴颁,唐开成中唐玄度,后蜀孙逢吉等,本朝嘉祐中杨南仲等,中兴高庙御书。”其实,石经只有六种。关于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