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卷,南朝宋何承天撰。何承天(370-447)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北)人。武帝(刘裕)起兵,为参军,出补宛陵令,累官尚书殿中郎兼左丞,复出为衡阳内史。因事下狱,赦免后除著作佐郎,与修国史。元嘉十九年(
六卷。《续集》二卷。清赖以邠撰。赖以邠字损庵,又字水西,号迂翁,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生卒年不详。诸生。善写兰,雨晴风雪,各尽其态。兼长诗词。著有《填词图谱》。本书仿明张綎《诗余图谱》之例,取唐宋人
十六卷。唐王勃(650-676)撰。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自幼聪颖好学,六岁能作文,九岁读颜师古《汉书注》,撰《汉书注指瑕》十卷。乾封元年(666),授官散郎。被沛王招为王府修撰,曾撰
八卷。清汪立名(生卒年不详)编。汪立名,号西亭,婺源(今属安徽)人,官工部主事。通六书,有《钟鼎字源》、《白香山诗集》和《唐四家诗》。是集为唐诗合集,凡八卷。所选录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四家诗,
四卷。清鲁九皋(1732-1794)撰。鲁九皋字仕骥,字絜非,号山木。山东新城人。乾隆年间进士,官山西夏县知县。曾从姚鼐学古文义法,著有《山木居士传》。该集为九皋自己编订,第一卷为议说、策问、策对、纪
不分卷。法国人伯希和撰。伯希和为法国汉学家,1900年来华,在法使馆任职,1908年在我国甘肃敦煌盗窃珍贵文物约五千件,1945年死于巴黎。著有《敦煌千佛洞》、《马可·波罗游记校注》、《元朝秘史》等书
二十卷。清鲍漱芳(生卒年不详)辑。鲍漱芳,字席芬,生平籍贯不详。此石刻共收自唐迄明法书墨迹六十二种,其中唐八种、宋二十二种、元二十四种、明八种,皆依墨迹入石。每册皆以隶书“安素轩石刻”标目,下附“新安
一卷。无撰人名氏,清任大椿辑本。此书《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未著录,不知何时人所撰,卷数有几。惟唐初著述尚有引用之者,此编系任氏据《广韵》所引辑出,凡四则。此编辑入《
不分卷。是书首录雍正九年(1731)十二月十六日上谕一道。次录文华殿大学士吏部尚书朱轼、礼部右侍郎吴襄等崇正黜邪一疏。编修顾成天奏请将留良之《讲义》、《语录》派员查阅,将书中抄袭先儒及议论悖谬、引据舛
一卷。晋虞喜撰。清马国翰辑。喜有《论语注》,已据马国翰辑本著录。《隋书·经籍志》儒家有《志林新书》三十卷。《意林》载二十四卷。《唐书·艺文志》二十卷。已失传。马国翰据诸史得十三节;便采《三国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