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两浙金石志

两浙金石志

十八卷。清阮元撰。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著名经学家、史学家。乾隆进士。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曾在杭州创立“诂经精舍”、广州创立“学海堂”,提倡朴学。罗致学者从事编书刊印工作,主编《经籍纂诂》,校刻《十三经注疏》,汇刻《皇清经解》等。又由经籍训诂,求证于古代吉金、石刻,并扩大到天文、历算、地理。所著《畴人传》、《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可供研究我国历代天文学家、数学家生平和古文字学的资料。阮元曾督学两浙三年,又任巡抚八年,刻意搜访浙中金石,派工进行摹拓。幕中罗致的名儒宿学如赵魏、何元锡、许宗彦等,帮助搜访考证,编辑成书。道光四年(1824),元任两广总督时,又重加订定,把那些不能肯定属于两浙的金石予以删除。第一卷为秦、汉至唐初金石,第二卷为唐开元丁已(717)至唐末,第三卷为五代金石,第四卷至第十二卷为宋金石,第十三至十八卷为元代金石,共六百五十八种。编辑考证,均为精审,为考古者的重要参考书籍。其中也有少数考证不精的,如宋张南轩手书“孝经碑”,款题熙宁壬子八月(1072),查张南轩生于宋绍兴三年(1133),上距熙宁壬子61年,其时张南轩尚未出生,可知年代有误,在考证上有疏漏。传本为道光甲申广东刊本。

猜你喜欢

  • 诗观集

    三十九卷。《闺秀别集》二卷。清邓汉仪(生卒年未详)编。邓汉仪字孝威,江苏泰州人。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儒,时已年迈,与孙校蔚,傅山等同被授为中书舍人,放归。约活动于清顺治、康熙年间。年轻时曾

  • 翰林志

    一卷。唐李肇撰。李肇,唐宪宗元和年间自监察御史充翰林学士,累官左司郎中。穆宗长庆年间,出为刺史。著《国史补》三卷,《经史释题》一卷。该书署衔“翰林学士、左补阙”,当在元和十四年(819)前后撰成。书前

  • 元史续编

    十六卷。明胡粹中撰。粹中名由,以字行。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永乐中为楚王府右长史,博通经史。粹中病明初修《元史》详于世祖以前攻战之事,而略于成宗以下治平之迹,因撰此书。全书为编年体,起自世祖至元十三年

  • 严几道文钞

    二卷。清严复(1853-1921)撰。严复原名宗光,字几道,一字又陵。福建侯官(今属福州)人。严复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他十四岁时考入洋务派创办的福州船政局附设船政学堂,为第一届毕业

  • 泊庵集

    十六卷。明梁潜(1366-1418)撰。梁潜,字用之,江西泰和县人。洪武二十九年(1396)举人。授四川苍溪训导,历知广东四会、阳江、阳春三县。永乐元年(1403),召修《太祖实录》,擢翰林修撰,后迁

  • 海丰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胡公著修,张克家纂。胡公著字又申,顺天宛平(今北京丰台区)人,举人出身,康熙七年(1668)任海丰县知县。张克家,邑人。海丰,隋为无棣县,明洪武中改为海丰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

  • 春秋诸传参说

    二卷。清夏容撰。夏容,武宁(今属江西省)人。该书综合《春秋》三传的异同,并参考汉唐以来诸儒的论说,对《春秋》中的一些问题加以阐发。有清光绪十六年(1890)刊本。

  • 江苏海运全案

    十二卷。清陶澍(1778-1839)撰。陶澍,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人。进士出身,官至两江总督。道光时,督办海运。有《印心石屋文集、奏议》、《蜀輶日记》、《渊明集辑注》等。陶澍督办海运时,剔除淮北盐

  • 东洲草堂金石跋

    五卷。清何绍基撰。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媛叟,道州(今湖南道县)人。诗人、书法家。道光乙未乡试第一,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四川学政。通经史、小学。论诗推

  • 四书笺疑疏证

    八卷。清徐天璋注解,其子徐浚仁疏证。天璋字睿川,江苏泰州(今江苏泰州)人。书首有天璋自序,认为朱子集注不免仍有疑义,既有疑,则必确求古训,确证他经而又涵咏本文,揆厥情理,揣度时事,笔于笺,此笺疑所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