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阿县志

东阿县志

①十二卷。清刘沛先原修,郑廷瑾增修,苏日增增纂。刘沛先,嘉陵人,康熙四年任东阿县知县。郑廷瑾,福建清溪人,举人出身,康熙五十二年(1713)任东阿县知县。苏日增,邑人,贡生出身,考东阿县志,创修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知县秦昂,再修于万历十年(1582)知县朱应毂,三修于康熙四年(1665)知县刘沛光,四修于此。郑廷瑾掌东阿县后,见旧志距当时又五十余年未续修,正值兖州知府金一凤欲纂修郡志,檄所属邑汇集新旧史乘,以备采择。乃征邑中文学之士,取旧志为蓝本,新者续之,遗者补之,凡有关风化、政治,则一一增入。前志所载,沿袭未改。历数月新志成。《东阿县志》康熙五十四年(1715)增刻本。此志体例繁琐支离,实增而未修,其中记载多沿袭明志。如人物志所录者,仅为前代人物史传和明代人物列传,既是清代重修,就应将前代与明代合并为一目,以趋合理。然其以明事记载详尽而见长,尚有参考价值。②二十四卷,首一卷。清李贤书修,吴怡等纂。李贤书字鸣鹿,河南嵩县人,进士出身,道光四年(1804)任东阿县知县。吴怡,云南保山县人,曾先后任署东阿县事,任邹平县知县,道光五年(1825)乡试监考官。李贤书莅任,廉政爱民,至九年政理刑清。以邑志自康熙五十四年知县郑廷瑾增修后,距当时已有一百余年未修,事历四朝,时逾百载,这期间,政教改革,典制更易,尤以科目缙绅,遗佚已久,忠孝节义,湮没甚多。如职官一门,中间脱落数年,竟至无案可稽。倘若抱残守缺,则将来采访搜集,更为艰难不易。乃延吴怡及邑中绅儒,相与商榷,重为编辑。旧者因之,新者增之,遗者补之,疑者阙之,历八月而志成。《东阿县志》道光九年(1809)刻本。全书二十四卷首一卷,分为:卷一天文志,卷二方域志,卷三山水志,卷四古迹志,卷五建置志,卷六田赋志,卷七学校志,卷九封建志,卷十官师志,卷十一宦迹志,卷十二选举志,卷十三至卷十四人物志,卷十五至卷二十二艺文志,卷二十三祥异志,卷二十四杂记、仙释、方伎、丛谈、近事。每门之下附有诸小目。卷首有序文、凡例、舆图和列圣诏旨(为清代各个皇帝对东阿的诏旨)。此志体例完备,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其可称之处有二:一是对前志分门设类作较多更易。如:旧志人物仅分前代和明朝人物传,清代一字不录,实为不该,此志则将其合并为一目,使趋合理;二是所增新事极多。如田赋志,旧志所载,多仍明志之书,而明季政烦赋重,力役繁多,则记载甚少。此志乃以《赋役全书》为据,逐条逐款登载,凡不经名目,悉行芟去。综观全书,诚为东阿之完史。其尚有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

猜你喜欢

  • 补寰宇访碑录

    五卷。附失编一卷。清赵之谦撰。赵之谦(1829-1884),篆刻家,书法家。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盦、无闷。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咸丰举人,历官江西奉新、南城等县。著作除本书外,尚有《二金

  • 片玉斋存稿

    二卷。明丁元复撰。元复字玉阳,一字应阳。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官至浙江参议。此编有诗部、文部各一卷,均以体类为序编次。诗部有古风四首,排律十一首,五言律诗三十九首,七言律诗八

  • 一贯编

    四卷。明罗汝芳(详见《孝经宗旨》条)撰。罗汝芳学宗王守仁,曾从王守仁的三传弟子颜钧讲学,所以习其师说,持论洸洋恣肆,纯涉禅宗,但对于王守仁之本旨竟失无遗。此书是罗汝芳门人熊滨所辑,首为一贯说,以下次第

  • 四声切韵表

    一卷。清江永撰。此书作于康熙年间,《四库全书》收入“小学类存目”。是一部从古音研究角度分析和表现《广韵》音系的韵图。江氏对明清时代表现“时音”的韵图不满,认为应遵照中古韵书、韵图体制制作韵图。他说自己

  • 丙辰札记

    一卷。清章学诚撰。此书是作者五十九岁(乾隆六十一年丙辰)而成的另一本札记。体例与作者《乙卯札记》略同,内容涉及文史事迹等,泛论文史,观点仍与作者《文史通义》大同小异,但书内条目与《文史通义》及另外一些

  • 孟子读法附记

    十四卷。清周人麒撰。人麒字衣亭,直隶天津(今天津市)人。乾隆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卷首有人麒自序,后有门人程凤跋。所谓读法,用单点单圈密圈等作标识,行间书眉偶着评语。其附记则参引诸家之说,并参以己见,

  • 礼记大全合参

    四卷。又名《礼记体注》。详见清代曹士玮撰《礼记体注》条。

  • 大宋宣和遗事

    见《宣和遗事》。

  • 说文解字义证

    五十卷。清桂馥(1736-1805)撰。桂馥字冬卉,号未谷,山东曲阜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历官长山县训导,云南永平知县。少承家学,博览群书,精于金石篆刻、文字训诂之学。著作尚有《札朴》、《

  • 明堂阴阳夏小正经传考释

    十卷。清庄述祖(1750-1816)撰。庄述祖,字葆琛,江苏武进(今名同)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官至山东昌乐、潍县知县。庄述祖少传其父庄存与之学,属常州学派,精于经学,著有是书及《尚书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