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原录

东原录

一卷。北宋龚鼎臣(1010-1087)撰。龚鼎臣字辅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景祐元年(1034)进士及第。历官起居舍人、谏议大夫、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京东东路安抚使、知青州,改大中大夫、提举毫州太清宫,以正议大夫致仕。龚鼎臣博学多才,遍读经史百家之说,精心考证,一有心得,随笔录之,以成此书。此书多考论、训诂,兼及杂事。许多考论,颇有见地,如解《易》之鼎金铉即《仪礼》之鼎扃;解《礼记》升中于天为《左传》民受天地之中、以生之中;解《杨子》如玉加莹句,据唐类书证李轨注为误本;解《后汉书》注引《潜夫论》化国之日句,为章怀太子避高宗讳;解马融轶越三家句,为指三王;又引说苑子桑伯子事,证王肃注之漏;引《汉书·地理志》有煮枣,证颜师古注之漏;引王弼解子弓为朱张字,证杨倞荀子注之误;引卞训为倒,证高诱、吕览注之误;引殷仲堪天圣论解仁宗年号,证拆字为二人圣之非;引汲冢记证汤墓在河东,证刘向说之非等,皆具功力,考据颇精。所记杂事,如太宗赐进士诗;艺祖(宋太祖)批答赵普论王仁赡札;艺祖幸绫锦院警戒梁周翰事;郑氏诗谱别有全本,欧阳修所得乃残帙;文彦博家庙不作七间,乃用唐杜岐公家旧式等等,皆可资参证。书中也有可供商榷之处,如谓《书》本无百篇,孔子存《甘誓》,欲以见父子相传之义,存《盘庚》欲以为迁都之戒;又最先发出《洪范》错简之说,皆颇不可训。其解杜甫今日起为官句,谓今日为金曰之讹,以金日磾实之,亦属穿凿。至于所称“邵亢学士家作三代木主、不更画影、盖非古礼”之谬,据上下文义推之,“盖非古礼”当为“盖用古礼”之讹,可能传写有误,非为鼎臣旧文,不可以此责怪鼎臣。总起来说,该书不失为一部颇具考证之作,可资参考。今传本不一,主要有《艺海珠尘》、《四库全书》、《函海》、《十万卷楼丛书初编》、《丛书集成初编》、《宋人小说》等版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据《艺海珠尘》丛书本排印,最为通行。

猜你喜欢

  • 朱长文易经解

    无卷数。宋朱长文撰,朱长文字伯原,苏州(今江苏苏州)人,《宋史》有传。其为文凡三百卷,著有《春秋通志》。其从子诜不闻有《易经解》,诸家书目亦不载此书。巴陵人方功惠据明王文禄校本刊入《碧琅馆丛书》中。此

  • 元曲选

    一百卷。明臧懋循(约1595年前后在世)编辑。臧懋循字晋叔,长兴(今属浙江省)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官荆州府教授,南国子监博士,以沉湎游赏诗酒罢归。辑有《古诗所》、《唐诗所》、著有《负抱堂集》

  • 楚辞听直

    八卷。《楚辞合论》一卷。明黄文焕(详见《诗经考》)撰。此书包括《楚辞听直》、《楚辞合论》两部分。《听直》作于狱中,其命名取屈原《九章·惜诵》“命咎繇使听直”之语,以寄托自己冤屈不平的感慨。卷首有黄氏崇

  • 唐诗叩弹集

    十二卷。《续集》三卷。清杜诏(1666-1736)、杜庭珠合撰。杜诏字紫纶,号云川,学者称他“丰楼先生”。无锡(今属江苏)人。少有才华。曾亲承顾贞观、严绳孙指授。康熙四十四年(1705)南巡,杜诏献《

  • 景陵县志

    ①十二卷,清李馨修,吴泰纂。李馨,字兰若,陕西狄道人,贡生,康熙初官景陵知县。吴泰,字梅里,号岳宗,景陵县人,库生。景陵县志由宋浙江嘉定人林英发创修,其后有弘治志、嘉靖志、天启志,俱佚。康熙初年,李馨

  • 贡礼部玩斋集

    十卷。《拾遗》一卷。元贡师泰(1298-1362)撰。师泰,字泰甫,号玩斋。宣城(今属安徽)人。以国子生中江浙乡试,除泰和州判官。历官礼部尚书、平江路总管、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户部尚书等职。曾经浙右余粮

  • 还砚斋易汉学拟旨

    一卷。清赵新撰。此书用笔记体例,分条论说。对六十四卦只部分诠释。每卦之爻亦不全释,或释一二爻,或不释爻辞,只释象辞。其说以汉易为宗,所引十之八九来自虞翻。虞翻于易象不知、易理未解之处,则参用虞氏卦变爻

  • 纂补四书大全

    二十卷。清刘嗣固撰。刘嗣固字亦巩,一字正夫,先州(今河南潢川)人。著有《纂补周易大全》、《纂补四书大全》等。是书设为问答体,均本之于《朱子章句》、《朱子或问》、《朱子语类》及《朱子文集》,并融会贯通。

  • 重修仪征县志

    五十卷,首一卷。清王检心修,刘文淇、张安保纂。王检心,字子涵,河南内乡县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知仪征县事。刘文淇(1789-1854),字孟瞻,邑人。优贡生。以研究经学名世。著有《左传旧疏考正》

  • 读易例言

    无卷数。清孙廷芝撰。孙廷芝字铜池,山东平度人。他自幼学习周易,后来在潍县刘氏学馆任教师。为了向学生传授周易,才著此书,以为学易的启蒙。此书共有二十九个图解,如卦位解、交重单拆解、贞晦解、三十六宫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