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世补斋医书

世补斋医书

六十四卷。清陆懋修(1818-1886)撰。陆懋修字九芝,又名勉旃,号江左下人,又号林屋山人,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先世以儒显,皆通医。陆氏初业儒,以文学著名。咸丰年间转徙上海,乃致力于医而以医名。晚年其子登第,就养京邸,乃定居北京。一生博览群书,至老著述不倦。精通《内经》、《伤寒论》,治病多宗仲景之方,常获奇效。著有《内经运气表》、《内经运气病释》、《内经难字音义》、《文集》、《本草二十四品》、《世补斋不谢方》、《伤寒论阳明病释》等书。“世补斋”为陆氏室名。此书分前、后(或称为正、续)两集。前集包括医书六种,三十三卷,为陆氏自撰。刊行于光绪十年(1884)。续集四种,三十一卷,原为清代四位医家傅山、戴天章、汪绮石、王丙的著作,经陆氏校订,由其子陆润庠刊行于宣统二年(1910)。前集包括《文集》十六卷,《不谢方》一卷,《伤寒论阳明病释》四卷,《内经运气病释》九卷附《内经遗篇病释》一卷,《内经运气表》一卷,《内经难字音义》一卷。其中《文集》为陆氏平时所撰医学论文。共一百二十篇。内容丰富、文字精练。《不谢方》为陆氏广搜疗轻浅病症而历代方书又未收之方,意在使病速去。书中载风寒温散、风热凉散、风寒挟食、风寒挟痰、冬温、风温、春温、湿温、疟、痢、女科调经、儿科等三十类病症,方剂三十首。于后世颇有参考价值。《伤寒论阳明病释》为作者生平得力所在。陆氏临证于阳明病多应手见效,尝谓“阳明无死证”,不解世人何以多死于阳明而著此书。注释阳明经病、阳明脏病共七十八条,集释阳明集、阳明脏病二百八十七条。注释先列仲景原文,后加详论。集释博采众家论述,启迪后学。陆氏推崇仲景,尊经复古。《内经运气病释》为陆氏对《内经》中论运气之经文,即以气交之旨,加以概括和疏通。附以宋陈无择三因十六方、清缪芳远十六方解。为结合临床证治阐释运气学说的著作。《内经难字音义》为作者取《黄帝内经》诸篇中较难理解或存有争议的字、词加以训诂,难认字标出反切及出处,难解词标出不同注家之注,对疑为衍文者标明不同古籍中之原字、通假字、古今字等,对学习及研究《内经》颇有帮助。后集包括《重订傅青主女科》九卷,《重订戴北山广温热论》五卷,《重订绮石理虚元鉴》五卷,《校正王朴庄伤寒论注》十二卷(包括王氏所撰《伤寒论附余》二卷,《伤寒例新注》一卷,《读伤寒论心法》一卷,《回澜说》一卷,《时节气候决病法》一卷)。傅氏、戴氏、汪氏之书,本世已通行,陆氏又加改订,意在发扬其未明之处。上述前、后二集,内容广博,涉及《内经》、《难经》、伤寒、温病、运气、妇科等,所论多有中肯之处,并为后世医家所推崇。陆氏对《伤寒论》及运气学的研究更有精到之处,但否定温病学说以及对某些医家的诋毁亦属偏执之见。有光绪十年(1884)、光绪十二年(1886)山左书局重印本、宣统二年(1910)刻本。

猜你喜欢

  • 赭留集

    一卷。明黄文焕(约1636年前后在世)撰。黄文焕,字维章,福建永福人。生卒年不详。天启五年(1625)进士。崇祯中由山阳知县,擢翰林院编修。著有《诗经考》等。是集诗文共为一卷,是其与黄道周同下诏狱时所

  • 入江巨川编

    齐召南著。齐召南,天台人,著有江道编、入汇巨川编等。《入江巨川编》小方壶斋本,目首涪江,次嘉陵江,次渠汇,次黔江,次澧水,次阮水,次湘水,交洞庭湖,次汉水,次云梦,次章水,次贡水,次赣江,次盱江,次上

  • 说文浅说

    一卷。清郑知同(生卒年不详)撰。知同字伯更,贵州遵义人。郑珍之子。著作尚有《说文本经答问》、《说文逸字附录》、《说文商议》等。是书为释六书条例而作,又题为《六书浅说》。其说较王筠之说简略得多,较江声之

  • 四史余论

    六卷。清丁晏撰。丁晏(1794-1876),字俭卿,一字柘堂,号石亭居士,江苏山阳(今淮安)人,道光间举人。力主禁烟,曾参与镇压捻军起义。生平笃好郑玄之学,对《诗笺》、《礼注》研讨精深,亦熟《通鉴》。

  • 知命录

    一卷。明陆深撰。陆深生平见《玉堂漫笔》条。《知命录》一书以记录秦蜀的山川名胜的内容居多,是陆深于嘉靖十三年赴四川任左布政史的途中见闻编就。书名之所以叫《知命录》,是因为当初授职陕藩,路经杨州蜀冈,因诧

  • 饮和堂集

    二十一卷。清姚夔(约1669前后在世)撰。姚夔,字胄师,号成葊,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顺治十一年(1654)举人。任安化县知县。著有《饮和堂集》。是集凡二十一卷,诗十三卷,杂文八卷。其中诗

  • 玉壶清话

    见《玉壶野史》。

  • 娱亲雅言

    六卷。清严元照(1773-1817)撰。元照字修能,号九能(一作久能),浙江归安(今吴兴县)人,经学家。诸生。治经史务实学,熟于《尔雅》,为诂经精舍高材生,深得阮元、朱珪赏识。曾尽卖所有书,得钱二十六

  • 愙斋集古录

    二十六卷。释文剩稿一卷。清吴大澂编撰。吴大澂,详见《恒轩所见吉金录》条。该书为著录吴氏所辑铭文的拓本,但吴氏尚未成书,这是后人取以刊印的。所以与光绪二十二年(1896)自序十四卷之数不合,而且释文也不

  • 柏枧山房集

    三十一卷。清梅曾亮(1786-1856)撰。梅曾亮,字伯言,江苏上元(今江苏江宁)人。桐城派作家。道光进士,官户部郎中。其文尽得姚鼐“义法”,诗天机清妙,颇受当世推服。辞官后,主讲杨州书院。“柏枧”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