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七家后汉书

七家后汉书

二十一卷。清汪文台(1796-1844)辑。汪文台字南士,安徽黟县人,博览群书,著有《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识语》、《论语外传》、《淮南子校勘记》、《英吉利考略》等书。流传至今的范晔《后汉书》撰成之前,记东汉一代的史书有多种,如官修的《东观汉纪》、三国吴谢承《后汉书》、晋薛莹《后汉记》、晋司马彪《续汉书》、晋华峤《后汉书》、晋谢沈《后汉书》、晋张莹《后汉南纪》、晋袁山松《后汉书》等(见《隋书经籍志》)。范晔以诸家多未善,乃以《东观汉纪》为蓝本,又撰《后汉书》。后范晔之书通行,谢承、薛莹等诸家之书逐渐缺佚。汪文台重为搜补,编成《七家后汉书》。七家为谢承《后汉书》八卷、薛莹《后汉书》一卷、司马彪《续汉书》五卷、华峤《后汉书》二卷、谢沈《后汉书》一卷、袁山松《后汉书》二卷、张璠《汉纪》一卷。附佚名《后汉书》一卷。汪氏所辑虽非原著,但收编有据,汇成一编,颇便于研究东汉史者参考。有光绪年间刻本。

猜你喜欢

  • 佛说温宝洗浴众僧经义记

    一卷。隋代释慧远撰。慧远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义记》辞条。《佛说温宝洗浴众僧经》据考证为西晋竺法护译,所主教宗是大乘教派。慧远判为大乘,菩萨藏中籍小入大渐教所摄。经中说佛为耆域说温室浴僧法:用七净

  • 正学堂尚书说

    一卷。清王仁俊撰。王仁俊约为清代后期学者,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仍主伪古文说,而又与清代其他学者略有不同。丁晏作《尚书余论》,认定古文为王肃所伪造,此书则为丁氏之说找证据,并充分发挥丁氏之说,所论大

  • 清真先生遗事

    一卷。清王国维(见《刘祁西使记校注》)撰。该书记北宋词人周邦彦事迹及著述。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徽宗时为徽猷阁侍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有《清真居士集》,已佚

  • 滋阳县志

    ①四卷。清李溁修,仲弘道等纂。李溁字禹门,直隶真定府高邑人,出身举人,康熙十年(1671)任滋阳县知县。仲弘道字开一,浙江桐乡人,曾任峄县知县。按滋阳即古兖州,从前无志,明嘉靖四十四年知县李之茂始创修

  • 春秋诸传辨疑

    四卷。明朱睦(详见《易学识遗》)撰。该书《明史·艺文志》著录,卷数相同,共一百八十八条,主要辨正《春秋》三传中的疑难问题。朱睦著有《五经稽疑》,该书即其中的《春秋》部分。据作者《五经稽疑》自序,该书首

  • 绘图列女传

    十六卷。明汪某撰。汪某佚名,新安人。书前有汪庚序,以为此书为道昆作。以道昆万历十四年(1586)所刻《弘明集》、《广弘明集》字体证之,该书亦为万历年间所刻。书中纪年止于万历元年(1573),成书必在万

  • 读史备忘

    八卷。明范理撰,范理字道济、天台(今属浙江)人。宣德庚戌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其书上起西汉,下迄唐代,前面先列诸帝王事迹,后面摘叙诸臣事实。材料来源及写作体例,主要参据正史,但其所分谋臣、丞相、名

  • 说文古籀补

    十六卷。清吴大澂(1835-1902)撰。大澂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愙斋,江苏吴县人。同治七年(1868)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累官广东、湖南巡抚。甲午之战,督师山海关,兵败革职。家藏古器物甚多,精于

  • 表度说

    一卷。明熊三拔(1575-1620)撰。熊三拔,意大利那不勒斯人,明末来中国的天主教耶稣传教士。万历三十四年来华,随利玛窦习汉语,成为利氏的重要助手。后协助徐光启、李之藻翻译行星说,并测量北京经度,制

  • 空同子瞽说

    一卷。明苏伯衡(生卒年不详)撰。苏伯衡字平仲,金华(今属浙江省)人。本宋苏辙之后裔,因苏辙之子苏迟守婺州,而举家迁往婺州。苏伯衡博洽群籍,精于古文辞。元末贡于乡,洪武初征入礼贤馆,后为国子监学正,以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