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崖考古录

■崖考古录

四卷。清钟怀(1761-1805)撰。钟怀字保岐,号崖,江苏甘泉(今扬州市)人。诸生,嘉庆甲子举优贡生,未及廷试即卒。与阮元、焦循友善,共治经学,旦夕讨论,务求于是。本书前有阮元、阮亨二序,又有焦循所撰墓志铭,称钟怀所著,有《春秋考异》、《说书》、《区别录》、《论语考古》、《祭法解》、《周官识小》、《汉儒考》、《考古录》、《兴艺塾笔记》等书,取其精华,共得四卷,即本书。书中除古诗用律句一条之外,其余都是考证经义字义。其中重要的,如“卫輙据国”条,援引何休《公羊》、江熙《穀梁》二注,而汇注根据蒯瞆称世子,是灵公不命卫輙,尤其是不易之论。又“彻田为粮”条,认为助彻是通名,贡之实也是十一,《夏小正》称初服于公田,可以为证。《孟子》论彻不举夏,主要是因为诸侯去籍,无由考之。又“毛郑昏月”条,根据束晳《五经通论》,认为毛郑之说均失之,春秋二百四十年,鲁女出嫁,夫人来归,大夫迎女,天王娶后,从正月到十二月,都不以得时失时作褒贬。这二说都自出特见,创而惬理。又《论语》“予有乱臣十人”,《释文》作“予有乱十人”,钟怀根据《左传》“叔孙穆子谓武王有乱臣十人”及苌弘引《太誓》说“予有乱臣十人”,用以证明《论语》没有“臣”字,是出现了脱误。《家语》说樊迟小孔子四十六岁,《史记》则说小孔子三十六岁,钟怀依据《左传》哀公十一年清之役,季孙说:“须也弱”,依照《家语》计算,樊迟当时正二十五岁,以《礼记》“二十日弱”例推,认为《家语》是对的。此外,对于名物、训诂多有订正,也间或有习见之说,未曾删削。所辨两汉五经博士一篇,尤为详尽明核。书名叫“崖”,源于钟怀的号,书末即载有“”字考。钟怀与阮元少时同学,本书是阮元为其刊刻,间杂讹字,后有影印本,附鲍鼎所作《校勘记》一卷。主要版本为嘉庆十三年刊本。

猜你喜欢

  • 五经算术

    二卷。北周甄鸾(生卒年不详)撰。甄鸾,字叔遵,河北无极县人,从其著作年代推测,其主要活动应在六世纪。他在北周曾任司隶大夫(又说司隶校尉),汉中郡守,太山太守,无极男。信佛教,尝撰《笑道论》三卷;通历法

  • 古夫于亭杂录

    六卷。清王士祯(详见《古欢录》)撰。此篇乃士祯解官刑部尚书归乡撰成《香祖笔记》后,又博采所见所闻,撰著而成。因其所居鱼子山有古夫于亭,所撰无固定体例,不分顺序层次,属杂录之类,故命名《古夫于亭杂录》。

  • 愚庵及禅师语录

    十卷。明代释智及(生卒年不详)撰。智及,俗姓顾,字以中,别号西麓,自题所居之处为“愚庵”。故所作语录体佛书题名为《愚庵及禅师语录》。智及为吴郡(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出家后住杭州净慈寺。因他学高道深,

  • 龟山集

    四十二卷。宋杨时(1053-1135)撰。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今福建将乐县)人。熙宁九年(1076)进士,调官不赴。学于程颢,颢去世,又学于程颐。闭门不仕十年,后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徽宗时,

  • 宰相守令合宙

    十三卷。明吴伯与撰。伯与字福生,宣城(今属安徽)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官至广东按察司副使。该书本为记叙历代宰相守令等大臣事迹,然此本十三卷已失守令之内容。书中所采材料,大多来自史传,亦间录

  • 广川书跋

    十卷。宋董逌(生卒年不详)撰。董逌,字彦远,东平(今属山东)人。政和中官徽猷阁待制。还著有《广川藏书志》、《广川诗故》、《广川画跋》等。据王明清《玉照新志》载之靖康末尚官司业;曾敏行《独醒杂志》称建炎

  • 周易王氏注

    一卷。辑佚书,隋唐间王凯冲撰,清马国翰辑。王凯冲,生平事迹不详。《隋书·经籍志》不著录其书,《唐书·艺文志》载有王凯冲注《易》十卷,推知其或为隋唐间人。该书早佚,李鼎祚《周易集解》所引凡4条,马国翰据

  • 易经存疑

    十二卷。明林希元(生卒年不详)撰。希元字茂贞,号次崖,同安(今福建同安)人,官至两京大理寺丞,立朝有风节。是书解经以朱熹《周易本义》为主,兼引蔡清之《周易蒙引》,微有异同。其言存疑者,洪朝选序谓其“存

  • 正韵笺

    四卷。明杨时伟撰。时伟有《春秋编年举要》,《四库全书提要》著录。《正韵笺》,《四库全书提要·小学类存目》著录,谓是书有崇祯四年(1631年)自序,大旨以《正韵》不行于当代,故因其原本,增注于下,谓之“

  • 蒙城县志

    ①十八卷。清赵裔昌修,何名隽、吴道伟纂。赵裔昌,字汉符,顺天大兴县(今北京市大兴县)人,举人,康熙十三年(1674)来任蒙城县知县。何名隽,邑人,恩贡生。蒙城有县志,创于明万历十年县令吴一鸾,入清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