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诬告法

诬告法

明代关于诬告者反坐的法律。明太祖朱元璋认为: “奸徒不抵,善人被诬者多矣”,于是规定“自今告谋反不实者,抵罪”。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 专定《诬告法》,其中规定:诬告三、四人者杖一百、徒三年。诬告五、六人者杖一百、流放三千里。诬告十人以上者,凌迟处死, 枭首其乡,家属流放边远地区。明代对诬告者,加等治罪。如被诬告当笞罪者,加所诬罪二等。流徒杖罪者,加所诬罪三等。诬人死罪已决者,反坐以死刑。

猜你喜欢

  • 中台

    官署名。即尚书省。东汉时称尚书台,或中台。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又称中台,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称。武则天长安三年(公元703年)再称中台。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复旧称。参见“尚书

  • 提刑司

    宋官署名。全称提点刑狱司。又称宪司、臬司、宪台。掌本路司法、刑狱、巡察盗贼及监察地方官吏,并兼管农桑。太宗淳化中始遣朝官及阁门祗候以上出任诸路提点刑狱公事,或同提点刑狱。后设专司,文武参用。京畿地区设

  • 安庆马炮营起义

    亦称戊申安庆之役。安徽革命团体岳王会以安庆新军为主要对象,进行革命活动。该会会员熊成基、范传甲、倪映典、柏文蔚等投入新军,发展会员。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熊成基等计划在清政府调南洋各军在安徽太湖

  •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之一,1843年10月8日(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日)清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全权公使璞鼎查在广东虎门正式签订,一般将其作为《虎门条约》的一部分。条约共十五款,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

  • 义和团运动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源自义和拳、梅花拳、大刀会等民间秘密结社以及秘密宗教白莲教。义和拳、梅花拳最初流行于山东、直隶等地,以“保卫身家,防御盗贼”相号召,设坛练拳

  • 楚国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芈姓,相传是祝融氏的后裔。商朝末年,楚族领袖鬻熊奔周,事周文王有功,其四世孙熊绎因此在周康王时被封于荆山(今湖北西部荆山)。都丹阳(今河南西南部与湖北西北部交界的丹淅二水交汇处)。不

  • 承天后摄政

    承天太后原为辽景宗皇后。乾亨四年(公元982年)九月景宗死,子隆绪年幼继位,是为圣宗,母承天太后摄政,任用韩德让等汉族地主官僚,总揽辽朝军政大权,变革辽朝旧制:对宫帐奴隶分别设部管理,其地位提高为部民

  • 乙未广州之役

    兴中会发动的第一次反清起义。1895年2月(光绪二十一年正月)孙中山立兴中会总部于香港,并与陆皓东、杨衢云等人策划于10月26日即九月九日重阳节在广州发动起义,旗帜是青天白日旗,以“除暴安良”为口号,

  • 津浦铁路借款合同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攫得津镇铁路修筑权的英、德两国强迫清政府订立《津镇铁路借款草合同》。合同规定津镇铁路分为南北两段。德国承办天津至山东峄县段,英国承办峄县至江苏镇江段。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

  • 西林教案

    见“马神甫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