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汉初社会经济十分凋敝。文帝、景帝时期,为了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倡导以农为本,实行“轻徭薄赋”, “约法省禁”, “与民休息”各项措施,使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较大发展。当时土地垦辟,人口增加,社会财富逐渐积累,封建国家也从农民身上剥削到较多财物,京师的钱财上万万,以致钱串腐烂,无法计算;太仓中的粮食旧盛吃不了,新的层层向上堆,仓内的不下,只好露天堆放,以致腐烂变质。这种封建盛世的局面,史家誉之为“文景之治”。

猜你喜欢

  • 公亶父迁周

    周族在豳居住期间,受到北方戎狄部落的攻击,于是在其领袖公亶父的率领下往南迁居到岐山下的周原(在今陕西岐山县)。公亶父在这里建立城邑宫室,设置官吏,贬损戎狄风俗,奠定了周人国家的雏形,并且利用良好的自然

  • 张秀眉起义

    太平天国革命时期贵州苗民的反清武装斗争。张秀眉,贵州台拱(今台江)人,苗族,靠佣工度日。1855年(咸丰五年)春,他与包大度等人聚合苗民数千奋起抗税拒官。4月30日(三月十五日)他们在台拱掌梅里誓师起

  • 十二监军司

    西夏地方军事机构。西夏全域分为左右两厢,共划分为十二个地方军区,称为十二监军司。每一监军司均仿宋制立有军名,规定驻地,沿用族落形式加以编制。监军司各设都统军、副统军和监军使各一员,例由贵戚豪右、族落首

  • 南唐

    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937年,吴国权臣徐知诰(李昇)灭吴所建。徐知诰养父徐温原为杨行密部将,后拥立杨行密子杨渭为大吴国王,官至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封东海郡王,执掌吴国军政大权。徐温坐镇金陵(今江苏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所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又称“民元约法”。1912年 (民国元年)3月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制定通过,11日由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共七章五十六条,按照西欧资产

  • 年、隆之案

    清世宗胤禛(雍正)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帮助自己夺位的助手进行屠杀,制造了有名的“年、隆之案”。“年”指年羹尧,康熙时即为胤禛门下心腹,曾长期参与胤禛夺取皇位继承权的密谋。曾任川陕总督,是胤祯夺得皇位

  • 广西独立

    广西地处边陲,清朝统治力量薄弱,会党和绿林的反抗斗争一向十分激烈。因此,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想夺取广西为革命根据地,曾联络会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1910年8月(宣统二年七月)省城桂林成立同盟会支部,耿

  • 吴遽起义

    孙吴时鄱阳农民起义。嘉禾六年(公元237年),鄱阳(治今江西波阳东)人吴遽率领当地农民举行起义,杀死前来掠民为兵的中郎将周祗,连克数县。豫章(治今江西南昌)和庐陵(治今江西泰和西北)两郡农民纷起响应。

  • 太平军三次进军上海

    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军事行动。1860年5月(咸丰十年闰三月)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后,忠王李秀成率军东下,攻占苏州、常州,兵锋直逼嘉定、青浦、松江和中外反革命势力蚁聚的巢穴上海。驻防清军联合华尔洋枪队

  • 宗社党

    辛亥革命期间清朝皇族亲贵成立的反动组织。1912年1月正当南北议和、清朝即将覆灭之际,以皇族亲贵中的少壮派良弼、溥伟、铁良等为核心组成宗社党,妄图凭借皇族亲贵的力量作垂死挣扎,抗拒革命,反对清帝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