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拜上帝会

拜上帝会

太平天国建国前,由冯云山、洪秀全创立的农民革命组织。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最后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后,开始与封建仕途决裂。他研读了七年前在广州第二次应试时得到的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借取和附会其中某些内容,创立了拜上帝教。其同乡冯云山和族弟洪仁玗等人成为最早的信从者。1844年4月(道光二十四年二月)洪秀全偕冯云山离花县家乡出游布道,因收效不大,数月后洪秀全返回家乡,冯云山则进入广西桂平紫荆山区继续活动。他深入群众, “逾数年,热心传教,成绩极大”, 到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紫荆山区的拜上帝教信徒已发展到二、三千人,正式建立了拜上帝会组织。是年7、8月(六、七月)洪秀全重返广西,进入紫荆山区与冯云山会合,进一步健全和发展组织,积极进行反清起义的准备。他们模仿基督教戒律“摩西十戒”制定“十款天条”作为会规,使会员服从和统一于严格的纪律。拜上帝会组织规模也不断扩大,总会之下设有若干分会,分布在广西桂平、贵县、平南、武宣,象州、博白、陆川等地,甚至远及广东高州、信宜一带。会员主要为贫苦群众,成分以农民居多,其次为矿工、手工业者,此外,也有一些贫穷的农村知识分子和经济富裕但社会地位较低的地主分子参加。拜上帝会的活动首先受到地方地主豪绅势力的敌视,1848年1月(道光二十七年底)桂平劣绅王作新向官府指控冯云山不法,冯被逮捕入狱。由于会众的积极营救,冯云山于次年春获释。在冯云山被押和洪秀全返粤营救期间,杨秀清和肖朝贵先后分别假托天父和天兄下凡附身传言,起了稳定众心、维护组织的作用,但这也成为他们扩大个人权力、提高个人地位的手段。拜上帝会逐步形成了以洪秀全、杨秀清、肖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组成的领导集团。该组织的活动政治色彩越来越突出,不久就发展到同地主武装的直接冲突。1850年7月(道光三十年六月)随着革命时机的成熟, 拜上帝会会众开始“团营”,向总机关所在地金田村集中,以举行武装起义。1851年1月11日(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起义正式爆发。

猜你喜欢

  • 巨(钜)鹿之战

    秦末农民战争中的一次决定性的战役。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闰九月,秦将章邯围赵王歇和赵相张耳于钜鹿(今河北平乡),张耳向楚军求救。楚军决定分兵两路:一路由宋义、项羽率领北上救赵;一路由刘邦率领西上

  • 吐蕃

    古代藏族政权名。吐蕃人的祖先是古老的羌族,最初居住于青海一带,殷商时期就与中原地区的王朝发生联系。南北朝末朝,西藏高原中部和北部的羌人建立苏毗政权,以逻些(今拉萨)为中心,隋称它为“女国”,当时它还保

  • 官修史书

    唐代以前,史书全由私人编纂,朝廷虽设史官,但大多数管天文历法,并不一定修史。盛唐之时,一改过去旧习,由官方组织人力修史。太宗时期,设置史馆,指定专人编修前代和本朝国史,并令宰相监修。唐代官修史书六部,

  • 濛池都护府

    唐羁糜都护府名。西突厥于显庆二年(公元657年)灭之以后,唐于其西部地区而置。管理五弩失毕部落,隶属于安西都护府。辖境为碎叶川以西到咸海的中亚一带。武则天垂拱年间以后为突骑施、东突厥所侵,部落离散,都

  • 贝州之役

    五代时后晋军民抵御辽军南侵的一次著名战役。开运元年(公元944年),辽兵大举南侵,进围河北水陆要冲、军需储备重地贝州(今河北清河西)。贝州守将吴峦有民族气节,早年曾坚守云州(今山西大同)以拒契丹。在贝

  • 骑士

    西汉时根据地方特点训练各种兵卒,西、北边郡产马地区训练骑兵,称骑士。

  • 江北大营

    1853年3月(咸丰三年二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分兵渡江占领重镇扬州。清钦差大臣琦善率直隶、陕西、黑龙江马步各军进至扬州城下扎营,是为江北大营。扎营之初,兵员万人左右。帮办江北军务雷以諴为解决军需困难,

  • 北魏统一北方

    登国元年(公元386年),拓跋珪建北魏。之后,在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一带息众课农,发展生产, 并征服了蒙古高原上的许多游牧部落,国势渐强。登国六年,拓跋珪击灭匈奴族刘卫辰及其子直力鞮部,占领河套。登

  • 唐末农民大起义

    九世纪中叶反抗唐朝统治的农民大起义。包括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爆发的以裘甫为领袖的浙东起义、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爆发的以庞勋为领袖的徐泗起义、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爆发的以王仙芝、黄巢为领袖

  • 仁宣致治

    明初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发展,到仁宗、宣宗两朝,出现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仁宗时“停罢采买,平反冤滥,贡赋各随物产,陂池与民同利”。宣宗时实行重农,赈荒惩贪。仁宣两朝,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执掌朝政,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