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官制改革

官制改革

清政府在“预备立宪”时期为维持满洲贵族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1906年9月1日(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清政府发布“预备仿行宪政”诏书,第二天就下令改革官制,企图假立宪之名,行中央集权之实。首先公布中央官制,主要是对中央机构进行调整;改变一些部的名称,如兵部改为陆军部,户部改为度支部等;并增设至十一个部。各部的尚书,由旧制满汉各一改为每部只设一人,名虽“满汉不分”,但所任命的尚书中,汉官只有五人,满蒙贵族则占六人,特别是陆军、度支等重要部门皆由满人掌握。同时宣布各自省新军统归陆军部管辖,并从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世凯手中收回北洋陆军四镇的兵权,明显地表露出满洲贵族集权的趋向。接着,清政府又进行地方官制改革,意在削减督抚权力,由于受到大部分地方督抚的抵制,结果只作了较小的变动而收场。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清政府又用明升暗降的办法,把当时权势最大的汉族官僚直隶总督袁世凯和湖广总督张之洞内调为军机大臣,以排斥汉族官僚势力,加强满洲贵族集权。官制改革初步暴露出满洲贵族专政的意图,引起立宪派的不满,也加深了清政府满汉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猜你喜欢

  • 李宜儿起义

    辽兴宗时南京(今北京)地区农民起义。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七月。南京东南香河县(今属河北)李宜儿,因不满契丹贵族与汉族官僚地主的残酷剥削压迫,以左道组织当地农民与其他劳动人民千余,举行起义。自称

  • 外服

    商周时代对王畿以外具有侯、甸、男等身份的邦君的统称。侯是担任王国的斥侯。甸即田,大约与担任田猎任务有关。男也称作任,即任王事之意。侯、甸、男都具有藩卫王畿的性质,因此也统称作“卫”。周初诰词里经常提到

  • 昭宣中兴

    汉昭帝、汉宣帝相继在位,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等一系列政策,使汉朝危而复兴,史称“昭宣中兴”。汉武帝末年,海内虚耗,百姓流离失所,汉朝处于危机之中。汉武帝下轮台诏书,罪已更张,但不到两年便去世了。大臣

  • 轮船招商局

    简称招商局。清末最早最大的新式轮船航运企业。1872年(同治十一年)李鸿章令浙江海运委员朱其昂拟章试办,次年改委唐廷枢重订章程,招商集股,正式成立。唐廷枢任总办,朱其昂、徐润、盛宣怀、朱其诏等四人先后

  • 投笔从戎

    东汉时班超弃文从武之事。永平五年(公元62年),班超随兄班固来到洛阳,家贫,常为官府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而叹: “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砚)间乎

  • 金陵机器局

    见“金陵机器制造局”。

  • 励志会

    中国留日学生建立的第一个爱国团体。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创立于日本东京。戢翼翚、沈翔云等任干事。制订会章五条,以“联络感情,策励志节”为宗旨。发刊《译书汇编》,翻译欧美资产阶级启蒙名著。次年创办《

  • 练兵处

    清政府为统一军制,编练新军而设置的机构。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开始改革军制,准备编练新军,淘汰绿营,在京师设立练兵处,以亲王一人总理练兵事务,设会办大臣、襄办大臣、提调各一人协同主持,下设军

  • 中英会议藏印条约

    见“中英藏印条约”。

  • 群治学社

    清末湖北革命团体。1908年12月13日(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二十日)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杨王鹏、黄申芗、钟琦等将湖北军队同盟会改组为群治学社,钟琦任社长,以“研究学问,提倡自治”为名,继续在新军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