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唐朝

唐朝

朝代名。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李渊之父李虎,北魏时曾任左仆射,封陇西郡公,为“八柱国”之一,赐姓大野氏;北周时追封唐国公。李渊七岁袭爵唐国公,隋文帝时补千牛备身,后分别转任谯、陇、歧三州刺史。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 隋炀帝南游江都(今江苏扬州),李渊任太原(今山西太原南)留守、晋阳宫监。时值各地农民揭竿而起,群雄纷纷割据,李渊乃与其子李建成、李世民等谋举大事。大业十三年五月,李渊斩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起兵反隋。同时,遣使突厥,与之结盟,以解后顾之忧。七月,李渊誓师晋阳,率军南下,西图关中。十一月克京城,约法十二条,尊隋炀帝为太上皇,立代王杨侑为帝,是为恭帝,改元义宁,李渊为大丞相,录尚书事,都督内外诸军事,进封唐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五月,李渊废隋帝自立,正式建唐,改元武德。唐王朝建立以后,相继削平各割据势力,镇压农民起义军,统一了全国。唐代后期,藩镇割据,战乱不息,加之土地高度集中,政治腐败,赋役沉重,终于导致了唐末农民大起义,唐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公元907年为后梁朱温所灭。唐都长安 (今陕西西安>,疆域初年南部达越南南部和南海,北部在七世纪后半叶极盛时包有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上游,西北曾达里海,东北曾达日本海。其后时有变动。安史乱后,丧失过半,阴山、燕山以北为回纥所有, 陇山、岷山以西为吐蕃所占,大渡河以南为南诏所据。唐共历二十帝,二百九十年。

猜你喜欢

  • 不籍千亩

    周宣王抛弃传统的籍田礼的做法。西周王室的籍田称为千亩。西周历代诸王都在上面举行籍田之礼(参见“籍田礼”)。周宣王好大喜功,不屑于举行这种繁琐的礼制,大臣虢文公谏而不听。旧史多以宣王不籍千亩为周王室不再

  • 上林三官

    官署名。又称水衡三官。因设于由水衡都尉掌管的上林苑中而得名。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下令废三铢钱、由上林三官铸造五铢钱,此时上林三官是少府的下属机构。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后,上林三官划归

  • 汝州之役

    唐末王仙芝、黄巢农民起义军战胜唐军的一次重要战役。乾符三年(公元876年)七月,王仙芝、黄巢率军围攻沂州(今山东临沂)不克,为唐平卢节度使宋威击败。宋威虚报战果,声称王仙芝已死,并遣返诸道兵,为农民军

  • 宋(辅公祏)

    隋末江淮义军首领辅公祏于唐初建立的政权。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辅公祏随杜伏威降唐,被夺去兵权,任淮南道行台左仆射。武德五年杜伏威入朝,被留居长安。次年八月,辅公祏起兵反唐,寻自称皇帝,国号宋,建都

  • 克林德事件

    1900年6月19日(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三日)八国联军攻占大沽口的消息传到北京,慈禧太后感到权位受到威胁,决定对外宣战,并照会各国驻华使节在二十四小时内离京赴津。各国公使联名函复总理衙门,请求延期赴

  • 杨虎、刘六起义

    明代中期河北农民起义。河北地区是明朝统冶中心,皇室和勋贵在这里广占庄田,农民土地大都被他们侵占。同时,明朝在京畿实行强令民户寄养官马的政策,按岁征驹,种马若死或孳生不足数,养马户需要赔补。明朝人认为“

  • 王敦之乱

    东晋统治集团争夺权力的斗争。司马睿建东晋政权,以王导为丞相,王敦为镇军大将军,王氏兄弟权倾内外。司马睿为摆脱威胁,重用刁协、刘隗、周凯、戴渊等人,抑制王敦势力,引起王敦不满。永昌元年(公元322年),

  • 李敬业反武

    武则天的专政,引起唐朝大臣和宗室的强烈不满。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九月,李世勣之孙李敬业以匡复庐陵王(即中宗李显)为名,在扬州 (今江苏扬州)起兵反武。李敬业自称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以唐之奇、

  • 韩原之战

    春秋时期秦晋间的一场战争。晋惠公未即位前,为换取秦穆公答应派兵护送自己回国,曾许诺割让黄河以外的五个城邑给秦国,但事后反悔。晋惠公四年,国内发生饥荒,曾请求秦国输入粮食,秦国慷慨地答应了,但第二年秦国

  • 古文运动

    唐时以韩愈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家反对骈文的束缚,提倡运用先秦两汉散文的运动。魏晋至唐初,骈文盛行,写作者一味追求声律、词藻、用典,文风萎靡,形式僵化,看起来华丽整齐,内容却空洞无物,形成一种华而不实的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