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唐寓之起义

唐寓之起义

南齐时三吴地区的农民起义。永明三年(公元485年)冬,富阳(今属浙江)人唐寓之,乘却籍户对肖齐统治的不满,聚集四百人在新城(治今浙江富阳西南)举行起义,获得广大农民支持。起义军先后攻下富阳和钱塘(治今浙江杭州),三吴地区却籍户纷起响应,起义军发展有三万余人,很快占领浙东一带。永明四年正月,唐寓之在钱塘称帝,国号吴,建元兴平。起义军分兵进攻东阳郡(治今浙江金华)和山阴县(治今浙江绍兴),杀郡太守肖道成族弟肖崇之。肖齐政权大为震惊,调禁卫军骑兵直趋钱塘。起义军浴血抵抗,唐寓之英勇牺牲,起义失败。

猜你喜欢

  • 察举

    汉代选举官吏的制度之一。汉文帝时,诏命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汉武帝于元光元年 (公元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因郡国举荐不力,又规定:二千石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

  • 武毅军

    清末聂士成所部清军。1895—1896年(光绪二十一年二十二年)刘坤一、李鸿章、王文韶及督办军务处商定,在云集直隶、奉天淮军中挑留马步三十营,对旧营制稍加变通,增加工程队、医院等,组建成武毅军,驻防芦

  • 大明律

    明代重要法典。吴王元年(公元1367年)十月,朱元璋命左丞相李善长为律令总裁官,杨宪、刘基、陶安等二十人为议律官,拟定《大明律》,十二月,书成,凡为令一百四十五条,律二百八十五条,这是最早议拟的《大明

  • 安北都护府

    唐在大漠地区设置的最高统治机构。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改翰海都护府而置。治所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东端的哈尔和林北,统领碛北铁勒诸部族府州,辖境相当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及苏联西伯利亚南部一带。武则天

  • 马关条约

    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关于结束中日甲午战争的不平等条约。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清政府议和全权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与日本政府全权代表、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日本马关

  • 鉴真东渡

    唐代扬州人鉴真和尚,是著名的律宗大师,为了传播佛教,于玄宗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应日本学问僧荣睿、普照邀请,筹备东渡日本。经过十余年的六次努力,历尽艰险,后双目失明,终于在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

  • 陈国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妫姓。周武王灭商后所封。开国君主胡公,相传为舜的后代。都宛丘(今河南淮阳)。春秋时,陈为小国,常受楚国胁迫。哀公时曾为楚所灭。五年后楚复立哀公子为陈侯。再传至陈湣公时复灭于楚,时当公

  • 太平军第一次西征

    1853——1856年(咸丰三至六年)间太平军为控制长江上游各省以确保天京而进行的西征。1853年5月(咸丰三年四月)太平天国派遣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殿左一检点曾天养率战船一千余艘溯江

  • 锦衣卫

    皇帝的侍卫机构。其前身为朱元璋即吴王位时所设的拱卫司。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改设亲军都尉府, 属有鸾仪司。洪武十五年,罢府及司,设立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朱元璋为加强专制统治,特令其掌管

  • 邗沟

    古运河名。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北上争夺中原霸权,为沟通江淮间水道,于公元前486年修筑了邗城(令江苏扬州),然后由此掘深沟,南引长江水,向北穿过今江苏高邮西,东北折入古射阳湖(在今江苏宝应附近),再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