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北匈奴西迁

北匈奴西迁

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北匈奴蒲奴单于统领所部,留居漠北,势力削弱。但依然控制西域诸国,欲与汉和亲而不得,陷入困境,不断侵扰汉河西和北部缘边郡县。东汉为保障边郡安宁,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发兵数万人,四路出塞伐北匈奴。窦固、耿忠直追击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取伊吾卢(今新疆哈密),置宜禾都尉,留吏士屯田。北匈奴势力削弱后,又遭丁零、鲜卑、西域诸国的攻击,内部亦发生变乱。永元元年(公元89年),汉遣窦宪、耿秉率师北伐北匈奴,与北匈奴单于战于稽落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额布根山),连战获捷,北匈奴降者八十一部二十余万人。永元三年,耿夔出居延塞(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围北匈奴单于于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破其军。鲜卑乘机徙居北匈奴故地,匈奴十余万落,也自号鲜卑。北匈奴其余部分无力与汉及鲜卑争锋,又不能返回漠北故地,只得向西迁徙。后迁至欧亚交界的阿兰聊(奄蔡)。公元374年,攻入东哥特,后北上击败西哥特,征服日耳曼部落,夺取匈牙利平原,形成强盛的匈奴帝国。

猜你喜欢

  • 宋江起义

    北宋末年农民起义之一。因其曾以梁山泊(今山东东平南)为根据地,活动于黄河以北、以南广大地区,故亦称梁山泊农民起义或河朔农民起义。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宋江等三十六人以梁山泊为依托聚众起义。转战于

  • 晋国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成王灭唐后,封同母弟叔虞于唐国故地(今山西翼城西),建立晋国。同时分给他“怀姓九宗”和“职官五正”。怀姓即媿姓,是世居今山西南部的狄族姓氏。晋国以狄族为统治对象

  • 三事

    西周王畿以内官员的总称,或称“三事大夫”。《令彝》铭文中, “三事”和“四方”对举,后者指畿外四方诸侯, 可知“三事”指畿内官员。《尚书·立政》: “立政:任人、准夫、牧,作三事”,是说“三事”包括任

  • 怨军之溃

    辽天庆六年(公元1116年)高永昌起兵反辽,向金求援。五月,金乘机大举出兵,辽军大溃,辽东失陷。天祚帝乃改命耶律淳为都元帅,招募辽东饥民二万余及燕云民兵数千,又编入原属易州董庞儿等起义军余部,计有数万

  • 占田制

    西晋时期的土地制度。西晋建立后,晋武帝司马炎下令废除民屯机构。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统一全国后颁布新的土地制度占田制。规定诸侯占田,大国十五顷,次国十顷,小国七顷。品官占田,一品至九品,占田五十顷至

  • 景定公田

    南宋理宗时强买民田以扩大“公田”的历史事件。理宗即位后,官僚贵势之家疯狂兼并土地,国家财政日绌。景定四年(公元1263年),知临安府刘良贵、浙西转运使吴势卿和殿中侍御史陈尧道等,迎合权相贾似道之意,建

  • 黄巾起义

    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赋敛徭役繁重,土地兼并日益激烈。加以天灾频仍,疾疫流行,迫使农民大量逃亡。太平道首领张角,在流民中积极传教,秘密进行组织活动,十余年

  • 宋平南唐

    北宋攻灭长江下游李氏割据政权的战役。南唐在南方诸国中原较强盛,至其后期,政治日趋腐败,军事上屡败于后周,国力日衰。周亡,对宋屈节纳贡,以求苟延残喘。其后主李煜善属诗文,工于书画,明于音律,而沉湎于酒色

  • 里甲制

    明代地方基层政权组织。明代县以下基层组织,城中称坊,近城称厢,乡村称里。民户一百一十户为一里,选丁粮多的地主十户轮流充当里长,余百户又分为十甲,每甲设甲首。里长、甲首对所辖民户直接进行监督、统治和课征

  • 军国民教育会

    清末中国留日学生组织的革命团体,由拒俄义勇队改组而成。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拒俄义勇队受到破坏后,一部分较激进的留学生如黄兴、陈天华、秦毓鎏等不顾清政府的高压政策,在拒俄义勇队的基础上建立了军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