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三大帅班师

三大帅班师

南宋初赵构秦桧一伙破坏抗金斗争的重要事件。绍兴初年,韩世忠统领的前护军八万人,张俊统领的中护军八万人和岳飞统领的后护军十万人, 分驻淮东、淮西和京西地区抗金前线,逐渐成为南宋军队三大主力,号称“三大帅”,有力地打击和箝制着南下金军,维护着南宋对半壁江山的统治。尤以岳飞、韩世忠军在抗金斗争中战功最为卓著。但宋朝一向担心将帅权大,威胁自己的统治。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七月,岳飞所部在郾城(今属河南)大败金军主力,兵锋直指开封,迫使金军作撤军河北的准备。赵构秦桧却急于乘胜求和。一面急令张俊等部自淮西撤军,使岳飞军侧翼暴露;一面又借口岳军“孤军不可久留”,连下十二道金牌,勒令退守鄂州(今湖北武昌)。次年四月,以酬赏柘皋之捷为名,召韩、张、岳回临安(今浙江杭州),任韩、张为枢密使,岳为枢密副使,一举收回三帅在外兵权。岳飞旋遭诬陷入狱被害;韩世忠以坚持反对议和,力陈秦桧误国为奸, 而被罢官。其军也被肢解,分别撤回镇江与临安;张俊虽已公开依附秦桧,充当帮凶,但仍未逃脱罢官闲废的下场。解除三大帅兵权,是南宋最高统治集团自撤藩篱,甘心对金妥协投降所采取的重要步骤。此后不久即与金达成“绍兴和议”。

猜你喜欢

  • 八旗制度

    十六世纪后,我国女真族的一种兵民一体、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努尔哈赤时建立。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规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作为基本户口单位。在此基础上初建黄、白、红、蓝四旗。至万历四十三年,

  • 西门豹治邺

    战国初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东一里半)令,破除当时“河伯娶妇”的迷信,征发人民开凿十二条水渠,引漳河水以溉邺田,名闻天下,史称“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

  • 皮场庙

    明太祖朱元璋对贪官污吏严刑惩治,规定凡贪污六十两以上银子的,斩首示众,还要剥皮实草。府、州、县要在衙门左面,别立一庙,作为剥人皮的场所,称为“皮场庙”。又将填满草的人皮袋,悬挂在官府公座两旁,用来警戒

  • 西燕

    十六国之一。鲜卑贵族慕容泓建立。淝水战后,前秦政权瓦解。建元十九年(公元384年),鲜卑贵族慕容泓于华阴(今陕西华阴西)起兵反秦,慕容冲响应,泓自称济北王。泓死后,慕容冲遂在阿房(今陕西西安西南)称帝

  • 渠伊钱与捋须钱

    五代时南唐庐州刺史张崇向当地人民征收的杂税。张崇在庐州(今安徽合肥)任内,恣行不法,专以搜刮为务,百姓怨恨。后张崇入觐南唐主,州民不愿其回任,相顾而言: “渠伊(即他)必不复来矣。”张崇回任后,就向百

  • 审计院

    官署名。北洋政府时期直隶于总统的财政监督机关。1912年暂设审计处,1914年改审计院。按《审计法》,其职权为:稽核支出、审计决算、检查国库、簿记、官产、国债。法律规定严密,但统治者可以通过特殊方式借

  • 商鞅变法

    战国时商鞅在秦国进行的政治改革。商鞅将魏国李悝的《法经》带到秦国,改法为律,作为其变法的理论依据。秦孝公三年(公元前359年;一说秦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年),商鞅第一次变法。主要内容:令民五家为伍,

  • 柳条边

    清初在今辽、吉两省,插柳结绳,以定内外,谓之柳条边,亦称柳墙。清入关后,把东北视为祖居圣地,列为禁区。辽河流域和吉林部分地区是满族“祖宗肇迹兴王之所”,是其最早的根据地。清初,关内斗争形势复杂,阶级矛

  • 大元通宝

    元代铜钱名。参见“至大通宝”。

  • 举主连坐法

    明代关于荐官不当,惩办举主的一项规定。明代选官主要是通过科举考试,此外还有荐举。荐举之法主要实行于明太祖朱元璋统治时期。明初,进士、监生及被荐者,参错互用。如荐举不当,荐举者连坐,滥于荐举者,依法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