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读史编年诗

读史编年诗

诗歌。作者佚名。见敦煌遗书S619,原卷首题“读史编年诗”,这是一篇以咏古人事迹为主的诗作。其诗序云:“编年者,十三代史间,自初生至百岁,赋其诗以编纪古人百年之迹。其有不尽举一年之事,而复杂以释老者,盖唯诗句之所在。七言八句,凡百一十。”据此,全诗应为一百一十首,然敦煌本尾残,仅存三十六首,殊为憾也。如《一岁二首》之二:“无极后氏垂休年,玉衣覆体飘飘然。伯奇忍死待兵解,镇恶不忌由祖贤。扑户香迎人瑞降,拂云铃与采云悬。高僧笑指月生处,但道壶中别有天。”《二岁》:“汉中践阼惸惸然,太后抱帝临轩年。邹山归国外氏在,窦武杀身遗嗣全。位长文昌诚自致,悲深孩稚欲谁怜。当时留□怀乡思,藉藉高为一代贤。”以下依年龄递增而各有诗为咏,敦煌本咏至二十八岁(下残)。每岁咏诗或一首,或二首,分别赞颂汉武帝、谢安、卫玠、钟繇、陆云、谢庄、诸葛亮等人的事迹,借以激励后人奋发上进。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创作上能够巧妙地化用典故,而无晦涩呆板之嫌。整理本见《敦煌俗文学研究》(台湾东吴大学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一九八四年版),《敦煌语言文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一九八八年版)。

猜你喜欢

  •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介绍】:韦庄作。敬龙,日本国僧人,生平未详。诗写与日本友人的离别之情,从“送归”落笔,叙友人归国行程辽远,真诚祝愿一路上顺风朗月能陪伴其直抵家乡。清新明快,真率自然,对异国友人的关心惜别之情跃然纸上

  • 送客入蜀

    【介绍】:杨凝作。诗设想行人途中景况,表达对友人的依依送别之情。

  • 李应

    【介绍】:唐代文学家。生卒年、籍贯不详。贞元十一年(795)进士及第。历户部员外郎、户部郎中。元和十一年(816)授湖州刺史。十五年(820),迁苏州刺史。次年罢任。《全唐诗》存诗一首;《全唐文》存文

  • 骅骝

    古代骏马名。传说为周穆王八骏之一。亦泛指骏马或喻指贤才。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伤。”李郢《春晚与诸同舍出城迎座主侍郎》:“三十骅骝一哄尘,来时不锁杏园春。”

  • 长孙镈

    【介绍】:见长孙铸。

  • 唐诗绝句精华

    清梁无技撰。无技字王顾,号南樵,番禺(今属广东)人。清初贡生,尝与王士禛、朱彝尊等游。梁氏以为《万首唐人绝句》卷帙浩繁,读之不易,又以顾有孝《唐诗英华》虽破明人重初、盛之积习,然独选七律而无绝句,故有

  • 彭衙行

    【介绍】:杜甫作。彭衙,即彭衙堡,在今陕西白水县东北六十里。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陷潼关,杜甫携家从白水逃往鄜州,路经同家洼(在彭衙之北),受到友人孙宰的盛情接待,一直铭记不忘。至德二载闰

  • 南华张

    【介绍】:生卒年、籍贯、事迹不详。《通志·艺文略》著录《代耕心鉴甲乙判》一卷,录唐人判文。《宋史·艺文志八》总集类著录南康笔《代耕心鉴》十卷,或系一人。作品已佚。

  • 吴畦

    【介绍】:字正祥。温州安固(今浙江瑞安)人。大中十三年(859)因令狐滈所荐而中进士,曾历谏议大夫、润州刺史等职。《全唐诗补编·续拾》收诗1首。

  • 送李侍御赴安西

    【介绍】:高适作。约为天宝十一载(752)秋写于长安。这首送人赴安西戍边的五律,表现了浓郁的离愁别绪和作者对友人立功异域的热切鼓励。诗纵横开阖,波澜起伏。其中金鞭铁骢雄健韵味的形象运用,及燕支、太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