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李观②。
【介绍】: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诗句。描写与王处士在静谧安闲的秋夜中不期而遇的情景。皎洁宁静的秋夜之境与他隐逸闲适之情全然默契。质朴平淡,蕴含丰富,深得陶诗三昧。
晋王湛有才德而不外露,亲戚皆以为痴,晋武帝对其侄王济言之,恒以“痴叔”相戏。喜读《易》,与侄子王济谈《易》,剖析入微,妙言奇趣,为王济所未闻。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后因以“痴叔读易”谓人怀
【介绍】:唐末僧人。僖宗时,曾在豫章讲经。昭宗时,游于台越之间。与齐己有交往。《全唐诗》存诗1首。
即庐山。白居易《送后集往庐山东林寺兼寄云皋上人》:“后集寄将何处去,故山迢递在匡庐。”参见“匡俗”。
【介绍】:皇甫冉《河南郑少尹城南亭送郑判官还河东》诗句。二句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刻画送别情景。“喧”既写泉声之响,又衬竹林之幽暗;“引”既写秋草之茂盛,又暗写堤岸之长,富于动态感。
①比喻花瓣。李玖《白衣叟途中吟》:“春草凄凄春水绿,野棠开尽飘香玉。”②比喻美女的皮肤。温庭筠《晚归曲》:“弯堤弱柳遥相瞩,雀扇团圆掩香玉。”
佛寺的别称。宋之问《秋晚游普耀寺》:“薄暮曲江头,仁祠暂可留。”
指汉平阳公主家的歌姬卫子夫。相传汉武帝于平阳公主家遇之,遂生爱意,宠幸之。事见《史记·外戚世家》。后因以“子夫”为女子希望得到宠幸之典。武平一《妾薄命》:“子夫前入侍,飞燕复当时。”
春秋鲁国人,字子骞。孔子弟子。为人至孝,以德行著称。生母早卒,后母对待他很苛刻。冬天其后母以草杆麻丝为其絮衣,而自己的亲儿子穿着厚厚的绵衣。其父知其情,怒逐后母,闵损劝止其父,认为不逐其母,则只有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