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唐诗纪事

唐诗纪事

南宋计有功编撰。全书共八十一卷,载录1150位唐代诗人的诗篇及有关本事、品评资料,搜罗可谓宏富。明人胡震亨盛赞“计氏此书,虽诗与事迹评论并载,似乎诗话之流,然所重在录诗,故当是编辑家一巨撰。收采之博,考据之详,有功于唐诗不细。”(《唐音癸签》卷三一)《唐诗纪事》最早的刊本是南宋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的王禧刊本。王氏历时23年校刻此书,用功颇勤。到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洪楩和张子立又据王禧本分别翻刻。洪楩本即今流传的清平山堂本,《四部丛刊》本即据此本影印,《万有文库》本亦据洪本。崇祯五年(1632)又有毛氏汲古阁刻本。1913年罗元黼校刻存古书局刊本,即以汲古阁本为底本。1916年丁福保又刊印上海文明书局本。1965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新校点本。该本以洪楩本为底本,而以汲古阁本及《全唐诗》、《全唐文》和有关唐人诗文别集、《两唐书》、各种唐宋笔记、小说、杂著等参校。每卷之后都附有“校记”,对于错字、脱文,有所订补的,均一一作了说明。书末附《唐诗纪事人名四角号码索引》,颇便检索。该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又出新1版。最值得提出的,是王仲镛著《唐诗纪事校笺》,该书由巴蜀书社于1989年8月出版,分上、下册,全书145万字,蔚为壮观。校笺本以洪楩本为底本,以明、清以下刻印诸本及《全唐诗话》参校,同时尽可能探讨本书资料来源,力求征引原书,以作刊正文字,校补缺脱之依据,寓校雠于笺证之中。引书时,适当照顾资料的完整性,以补计氏节录过简之失。凡诗中脱字、脱句、脱段,均一一找出依据,予以补齐。其异文有参考价值者,亦酌加甄采。校笺以一人为一单元,依次编号,置于每人之下。书前有王氏所撰《前言》,详述版本源流及整理经过。书末附录历来校印诸本序跋及《四库提要》与余嘉锡辨证。并附全书人名索引,甚便检阅。该书校笺精审,是目前有关《唐诗纪事》最完备的校笺本。

猜你喜欢

  • 郑锡

    【介绍】: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玄宗至德宗时在世。宝应二年(763)进士及第。仕历不详(一说官至礼部员外郎)。或说宝历间官礼部员外郎,误。大历至贞元初,与李端、司空曙等交往甚密。有诗名。元和中,

  • 崔梦之

    【介绍】:见崔珏。

  • 毛义

    东汉庐江人。家贫,以孝著称。曾为母亲而接檄入仕,得俸禄以养母。母亲死后却去官行服,不应征聘。建初中,章帝下诏褒宠,赐谷千斛,加赐羊酒。见《后汉书·毛义传》。后用以指贫苦之士。亦用为咏孝养之典。李端《赠

  • 高躅

    ①健步。白居易《苦热中寄舒员外》:“非君固不可,何夕枉高躅。”②喻指风格豪迈雄健的诗文。王铤《登越王楼见乔公诗偶题》:“谬将蹇步寻高躅,鱼目骊珠岂继明。”

  • 大夫轩

    春秋时卫懿公好鹤,让鹤乘轩。轩为大夫所乘之车,这就好比鹤也有了禄位。国人不平,临战之时,士气不振,吃了败仗。事见《左传·闵公二年》。后以“大夫轩”喻特别的宠遇,亦为咏鹤之典。元稹《和乐天感鹤》:“自随

  • 杨鼎夫

    【生卒】:?~954【介绍】:成都(今属四川)人。尝举进士。后蜀孟知祥时(934)为定远军判官,判榷盐院事。后以疾暴卒。以词学称于世,曾与周述、安守范、李仁肇共游彭州天台禅院,并赋联句诗。《全唐诗》存

  • 托裹

    补衬。亦指器物的夹层。韩偓《屐子》:“方寸肤圆光致致,白罗绣屧红托裹。”

  • 蒋挺

    【介绍】:一作蒋捷。义兴(今江苏宜兴)人,二子洌、涣。唐进士。开元初任监察御史,后历司封郎中、国子司业,湖州、延州刺史等。《全唐诗》存诗1首。

  • 蓟北行二首

    【介绍】:李希仲作。蓟北,唐时指幽州、蓟州一带,即今河北省北部。玄宗天宝间,一方面外患严重,一方面唐王朝也自恃强盛,不断发动开边战争,故而边境地区连年征战。这组诗前一首写胡骑入侵,边警告急,唐军赴边应

  • 江鱼入馔

    传说东汉姜诗待母极孝,其母好饮江水,姜诗之子取水溺死,姜诗谎称儿子游学,不使母知。后房舍旁出泉水,味如江水,且每天出鲤鱼两只。见汉班固《东观汉记》卷一〇。后或以“江鱼入馔”为咏孝养之典。杜甫《送王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