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俗赋

俗赋

文体名。清末从敦煌石室发现的用接近口语的通俗语言写的赋和赋体文,郑振铎称为俗赋(《中国俗文学史》)。其特点有四:一、基本上是叙事文学;二、大量运用问答对话;三、带有诙谐嘲戏的性质;四、大体上是散文,句式参差不齐,押韵不严,也有全篇用五言的。现已发现的俗赋作品有:《晏子赋》一篇、《韩朋赋》一篇、《燕子赋》二篇(一篇为散体,一篇为五言诗体)、《书》(以上作品内容均详后各条)、《茶酒论》、《孔子项托相问书》等,这些赋大多具有一定的故事性,情节比较生动、曲折,它们显然吸收了小说和寓言的写法,这对赋体的功能是一个极大的开拓。它们的语言以散为主,但力求疏散中有整饬,特别注意吸收民间口语、日常俗语,使作品充满生活气息,显得生动活泼而富于情趣。它的情调以幽默、诙谐为主,然寓庄于谐,并不缺乏对生活的思考和知识的追求。俗赋常用的对问形式,早在先秦宋玉的赋作(如《风赋》等)便已有之;其寓言性质,可追溯至《庄子》;其诙谐幽默作风,特别是它们的大量吸收口语,与王褒《僮约》、曹植《鹞雀赋》、左思《白发赋》、袁淑《鸡九锡文》、《驴山公九锡文》等一脉相承;它的类似小说的情节,说明它与小说存在着渊源关系。赋与变文也有一定的关系,变文中常采用四、六言句式,与俗赋比较接近。上述俗赋作品除个别作品产生时代有争议(如《韩朋赋》)外,一般都可确定为唐五代作品。它们对后世文学有一定影响,在辞赋发展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俗赋代表着赋向俗文学发展的一流,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 顾甄远

    【介绍】:生平无考。《全唐诗》存诗9首。

  • 诸将五首

    【介绍】:杜甫于大历元年(766)秋在夔州作。这是杜甫议论军国大事,讽刺诸将不能御寇安疆,为国解困分忧所写的一组政治讽刺诗。第一首,以吐蕃攻陷京师、发掘陵墓之事,警诫诸将,勿高枕无忧;第二首,以安史之

  •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介绍】:白居易作于大和五年(831)在洛阳河南尹任上。诗的上半描写了自己新制绫袄的轻柔,保暖,漂亮;后半笔锋一转,想到了饥寒贫苦的百姓,以及自己身为一方长官“一身独暖”的惭愧;最后发出了“争得大裘长

  • 龙逢

    指夏朝贤臣关龙逢。桀王荒淫无度,作酒池,滥杀人,龙逢谏之,桀王不听,龙逢立于朝中不出,桀王囚杀之。见《韩诗外传》卷四。李瀚《蒙求》:“龙逢板出,张华台坼。”

  • 韦縚

    【介绍】:唐代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韦叔夏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任太常少卿、集贤院修撰,袭封沛国公。后转光禄卿。天宝九载(750)迁太常卿、礼仪使。终官太子少师。天宝中

  • 李舜弦

    【介绍】:五代诗人。先世为波斯国人。父祖广明中随僖宗避难入蜀,遂居梓州(治今四川三台)。生卒年不详。花间词人李珣妹。前蜀时为后主昭仪。咸康元年(925)从游青城山。次年,后主降后唐,舜弦下落不明。能诗

  • 缑氏

    山名。在今河南省偃师市。传说仙人王子乔,本为周灵王太子,好吹笙作凤凰鸣,被浮丘公接引成仙。三十年后乘白鹤降于缑氏山巅与家人相见。见汉刘向《列仙传·王子乔》。后用作咏仙家、咏鹤、咏笙、咏太子仙逝等的典故

  • 送杨中丞和蕃

    【介绍】:郎士元作于在朝任拾遗时。《旧唐书·吐蕃传》载,永泰二年(766)二月,朝廷“命大理少卿兼御史中丞杨(当作“阳”)济修好于吐蕃。”杨中丞,即阳济。和蕃,古代指汉族和少数民族结盟友好。诗写杨中丞

  • 中原无鹿

    “中原逐鹿”的反用。谓无战乱。李甘《九成宫》:“中原无鹿海无波,凤辇鸾旗出幸多。”参见“中原逐鹿”。

  • 投胶

    《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后因以“投胶”比喻爱情或友谊牢固不可分。杜甫《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