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会;怎能。白居易《山中戏问韦侍御》:“常吟反招隐,那得入山来。”钱起《送李秀才落第游荆楚》:“离居见新月,那得不思君。”
【介绍】:杜甫于永泰元年(765)在成都作。江村,指成都西郊浣花草堂。五首以“江村”为题,内容不是以写江村景物为主,而是追忆来蜀后的生活经历与感想。第一首,写春日江村之景,点明题目,然有天涯羁旅、百年
【介绍】:见清豁。
清吴烶辑注。吴烶,字韦庵,西泠(今浙江杭州)人,约生活于清康熙、雍正年间。《唐诗选胜直解》,不分卷。专选唐人近体诗作,以体分类编排。选诗倾向重初、盛,略中、晚。书中有详细讲解。有清康熙刻本、清乾隆二十
金元好问选,清何焯、程廪年批校。廪年,字树华,号湘衡,康熙年间人。《批校本唐诗鼓吹》,十卷。系以元好问《唐诗鼓吹》为原本校勘批点而成。后有何仲子、已彦题记各1篇。稿本,《楹书隅录》卷五著录。
①为何。王维《酬诸公见过》:“箪食伊何,疈瓜抓枣。”②怎么办。刘禹锡《泽宫诗》:“高墉伊何,唯器与时。”
晋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独立,形影相吊。”后或以“应门有儿”指有儿子在身边。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之二十:“晒药能无妇,应门幸有儿。”
【介绍】: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中诗句。依旧、至今,指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发生,至大历五年(770)。二句表达了杜甫经历长期乱离,在垂暮病危之时,仍处于战乱时局的悲伤绝望
【介绍】:杜诵《哭长孙侍郎(御)》诗句。以流水、浮云为喻,写尽人生亡殁之悲,充满空幻虚无之感。唐高仲武评此两句诗云:“得生人终始之理。”(《中兴间气集》卷上)
南北朝时著名诗人颜延之和鲍照的合称。杜甫《遣怀》:“不复见颜鲍,系舟卧荆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