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人物>汉光武帝

汉光武帝

【生卒】:前6—57

【介绍】:

刘秀东汉皇帝。南阳蔡阳人,字文叔。汉高祖九世孙。王莽末,爆发农民大起义,帝与兄刘起兵舂陵,加入绿林军,大破莽兵于昆阳,镇压并收编铜马等农民军。建武元年称帝,定都洛阳。镇压赤眉军,讨平公孙述、隗嚣等,统一全国。屡诏释放奴婢,免罪徒为庶民,减轻租税徭役,兴修水利,裁并四百余县,精简官吏,朝廷中加重尚书职权,地方上废除掌军权之都尉,加强了中央集权。在位三十三年。


【生卒】:前6-57

即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人。出身皇族。西汉末年,与兄刘縯起兵,加入绿林起义军。在昆阳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王莽军队。更始元年(23)开始经营河北,击败邯郸王郎,收编铜马等起义军,力量逐渐强大。建武元年(25)称帝,正式建立东汉政权,亦称后汉。后镇压赤眉起义军,削平各地割据武装,统一全国。在位期间,下令释放奴婢,减轻赋税,兴修水利,恢复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吏,削弱地方军权,在中央加重尚书职权,强化中央集权。死后谥为光武帝,庙号世祖。(一,)


【生卒】:前6—57

【介绍】:

刘秀东汉皇帝。南阳蔡阳人,字文叔。汉高祖九世孙。王莽末,爆发农民大起义,帝与兄刘起兵舂陵,加入绿林军,大破莽兵于昆阳,镇压并收编铜马等农民军。建武元年称帝,定都洛阳。镇压赤眉军,讨平公孙述、隗嚣等,统一全国。屡诏释放奴婢,免罪徒为庶民,减轻租税徭役,兴修水利,裁并四百余县,精简官吏,朝廷中加重尚书职权,地方上废除掌军权之都尉,加强了中央集权。在位三十三年。


【生卒】:前6-57

即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人。出身皇族。西汉末年,与兄刘縯起兵,加入绿林起义军。在昆阳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王莽军队。更始元年(23)开始经营河北,击败邯郸王郎,收编铜马等起义军,力量逐渐强大。建武元年(25)称帝,正式建立东汉政权,亦称后汉。后镇压赤眉起义军,削平各地割据武装,统一全国。在位期间,下令释放奴婢,减轻赋税,兴修水利,恢复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吏,削弱地方军权,在中央加重尚书职权,强化中央集权。死后谥为光武帝,庙号世祖。(一,)


【生卒】:前6—57

【介绍】:

刘秀东汉皇帝。南阳蔡阳人,字文叔。汉高祖九世孙。王莽末,爆发农民大起义,帝与兄刘起兵舂陵,加入绿林军,大破莽兵于昆阳,镇压并收编铜马等农民军。建武元年称帝,定都洛阳。镇压赤眉军,讨平公孙述、隗嚣等,统一全国。屡诏释放奴婢,免罪徒为庶民,减轻租税徭役,兴修水利,裁并四百余县,精简官吏,朝廷中加重尚书职权,地方上废除掌军权之都尉,加强了中央集权。在位三十三年。


猜你喜欢

  • 丁镛

    【介绍】:明应天府上元人,字凤仪。成化五年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历郎中,出为兴化知府。尝断疑狱,人以为神。未久致仕。性爱佳山水,常寄宿山寺。嗜文学,尤爱诗。

  • 邹幹

    【生卒】:1409—1492【介绍】:明浙江钱塘人,字宗盛,号顺庵。邹济子。正统四年进士。授兵部主事。景泰初,由兵部郎中擢本部右侍郎,以才为于谦所倚。改礼部。考察山西官吏,黜布政使以下五十余人。巡视河

  • 刘庭式

    字得之,齐州(今山东济南)人。举进士。苏轼守密州,庭式为通判。妻家贫寒,未婚前以疾丧明,庭式不嫌贫,不爱色,与之结婚。轼深为感动,妻死后不肯复娶。晚年监太平观,老于庐山,以高寿终。【介绍】:宋齐州人,

  • 程九万

    【介绍】:宋池州青阳人,字鹏飞。孝宗淳熙间进士。知武康县,有善政。历司农簿、太府丞,充两淮盐铁使,政事具有规画。后擢待制。宁宗庆元间出守襄阳。

  • 季孙宿

    【生卒】:?—前535【介绍】:即季武子。春秋鲁国人。季孙行父子。嗣父为大夫。时公室卑而三桓强。鲁原有上下二军,属于公室。有事,三卿更帅,以行征伐。襄公十一年,说叔孙穆子固请作三军,孟孙、叔孙、季孙三

  • 高彬

    归安丞,坐事。以部民乞求宽恕复官。

  • 冯奉世

    【生卒】:?—前39【介绍】:西汉上党潞人,字子明。武帝末,以良家子选为郎。昭帝时失官。年三十余乃学《春秋》,习兵法。宣帝时,以卫候使出使大宛,时莎车杀汉使,遂趁机发兵击破莎车,擢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

  • 任忠

    【介绍】:南朝陈汝阴人,字奉诚,小名蛮奴。有勇力,善骑射。随梅伯龙预讨侯景,又随侯填进讨巴、湘,梁世官至衡阳内史。入陈,累有军功。陈宣帝太建初,随章昭达讨平欧阳纥。五年,随军北伐,攻克北齐历阳、合肥、

  • 瓦寺土司索诺木荣宗母麦麦吉

    丈夫早卒,守寡抚育索诺木荣宗。抚绥各部落,有功于边疆。

  • 郝懿行

    【生卒】:1757——1825字恂九。山东栖霞人。嘉庆进士。官户部主事,江南司主事。不重官之荣悴,尽力著述四十年。成《尔雅义疏》十九卷,《春秋说略》十二卷,《春秋比》一卷,《山海经笺疏》十八卷,《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