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喜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玉树县。相传在吐蕃早期该处有一座本教帐房寺院,徒众百人,称“本嘉玛”。吐蕃达磨赞普灭佛,会昌二年(842),叶尔巴僧人拉隆具吉多吉刺杀达磨后逃往该寺。在藏传佛教后宏期,昌都直贡噶举派名僧雄蚌到该寺传教,遂改宗直贡噶举派,并扩建寺院。清代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应当地拉秀部落之请,改为格鲁派寺院,遂得以发展。鼎盛时有僧徒千人,活佛13人,成为玉树格鲁派最大寺院。寺内有600余尊佛像,并收藏有《甘珠尔》和《大般若经》等经典和各种法器。
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玉树县。相传在吐蕃早期该处有一座本教帐房寺院,徒众百人,称“本嘉玛”。吐蕃达磨赞普灭佛,会昌二年(842),叶尔巴僧人拉隆具吉多吉刺杀达磨后逃往该寺。在藏传佛教后宏期,昌都直贡噶举派名僧雄蚌到该寺传教,遂改宗直贡噶举派,并扩建寺院。清代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应当地拉秀部落之请,改为格鲁派寺院,遂得以发展。鼎盛时有僧徒千人,活佛13人,成为玉树格鲁派最大寺院。寺内有600余尊佛像,并收藏有《甘珠尔》和《大般若经》等经典和各种法器。
见“冒仔”(1653页)。
书名。清末回族学者马德新撰。原稿为阿拉伯文。咸丰十一年(1861)由作者门人马安礼译为汉文,在云南昆明刻版问世。书中记叙作者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冬,自云南昆明出发,赴缅甸仰光,乘船渡海,经印度洋
①契丹语称谓。为※宫卫制(斡鲁朵)下的一级机构,主管役使奴隶。《辽史·国语解》称:“瓦里,官府名。宫帐、部族皆设之,凡宗室、外戚、大臣犯罪者,家属没入于此。”为各宫帐、部族贵族作无偿劳动。开国前已存在
契丹部落名。为※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之一部落。遥辇氏是继※大贺氏后至契丹开国前最后一个部落联盟,相当于唐开元十八年(730)至后梁开平元年(907)。初期由八部组成,奚嗢部为其一。有人以为,※阻午可汗时
清光绪年间贵州都匀反洋教事件。都匀内外套苗、水、布依等民族因不堪法国传教士勾结官府欺压百姓,以兴办洋务、建筑教堂传教为名,到处侵占土地,并网罗恶霸地主及地痞流氓为教民,横行无忌,向官府控告亦不予伸张正
见“脱罗”(2079页)。
辽代官名。契丹语音,“侍中”之意。会同元年(938),始在诸宫院、群牧司和遥辇帐置此官。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即今新疆吐鲁番东卡拉和加。其南旁即著名的高昌故城。
见“黑车子室韦”(第 页)。
即“库陇奎鄂拉”(11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