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丝桥古城
苗疆古迹。位于湖南凤凰县城西25公里处。唐垂拱三年(687)建。原名渭阳城,后改凤凰营。民国二年(1913),改称黄丝桥古城。城为青石结构。东西长153米,南北宽190米,呈长方形。外墙高5.6米,内墙高2.9米。道宽2.4米。墙端设大小箭垛300个。城内筑有炮台两座,演武厅一处。今仍坚实牢固,完整无损。是研究湘西苗族、土家族历史的实物资料。今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苗疆古迹。位于湖南凤凰县城西25公里处。唐垂拱三年(687)建。原名渭阳城,后改凤凰营。民国二年(1913),改称黄丝桥古城。城为青石结构。东西长153米,南北宽190米,呈长方形。外墙高5.6米,内墙高2.9米。道宽2.4米。墙端设大小箭垛300个。城内筑有炮台两座,演武厅一处。今仍坚实牢固,完整无损。是研究湘西苗族、土家族历史的实物资料。今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见“益喜策丹”(1946页)。
?—1544明嘉靖年间苗民起义首领。贵州铜仁(治在今铜仁县)人,一说为湘西凤凰(治今凤凰县)人。苗族。嘉靖十九年(1540),贵州都匀、思南、铜仁等地旱灾。初与腊尔山地区苗民抗官吏督征钱粮,凭险阻抵御
见“阿穆尔达喇达尔罕”(1252页)。
旧时台湾高山族卑南人男性的年龄级组织。通常分为青年级、成年级和老年级,每级设有级长。一般十四五岁便加入青年级,加入时要举行杀猴祭,加入后要接受各种有关教育和锻炼,并开始居住于公廨(村公所)服役,经若干
相传为唐初戎州都督府匡州白崖(今云南弥渡县红崖)建宁国国王。一作张乐尽求。白族先民。传说为汉武帝时白子国国王※仁果三十(一作三十三)代孙。仁果传十五世至※龙佑那,被三国蜀相诸葛亮封为长,赐姓张,改白子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洮州卫,在今甘肃临潭境。永乐七年十二月(1410、1),其首领南剌约思等入朝贡马,赐以钞、币、袭衣等。九年(1411),再入朝。洪熙元年(1425),其族国师班丹星吉率22人来朝贡马
珞巴族崩尼、崩如等部落对阶级(阶层)的称谓之一。珞巴语音译, “阿列”意为“好”,“蒙清”意为“一般的”、“中等的”,即“中层阶级”、“中等富户”。※“特列多崩”占有的各项财产如奴隶、牲畜、妻子、土地
前177—104?西汉乌孙昆莫(王)。初,父难兜靡领部众游牧于敦煌、祁连间,约文帝三年(前177),为月氏所杀,众多亡逃匈奴。时在襁褓,匈奴单于爱而育之。及长,西破大月氏,屡立战功。受单于令统其父众。
佤语音译。解放前云南孟连海东一带佤族村寨共同耕作的土地。当地佤族随着铁刀、铁锄的广泛使用,大部分土地已作为份地分给各家长期占有,并以树桩或立石为界,但迄至解放前夕依然保留有若干由全村共同耕种的土地,每
西夏军队中的炮手。战时设旋风炮于骆驼鞍上,发射拳头大小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