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高其倬

高其倬

?—1738

清朝大臣。汉军镶黄旗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进士,选庶吉士。四十一年(1702),充四川乡试正考官,迁侍讲。四十八年(1709),提督山西学政。五十六年(1717),迁侍讲学士、内阁学士。次年,授广西巡抚。六十一年(1722),任云贵总督。雍正元年(1723),奏准革除云贵土司承袭之陋规。二年,讨青海台吉罗卜藏丹津叛乱,处治贵州仲家苗事,授骑都尉世职,加三级。条奏中甸、鲁魁山、贵州苗疆等善后事宜,疏请制止云贵土司滋事,倡导开垦升科、兴办义学。三年,加兵部尚书衔,晋太子少傅。调闽浙总督。后因事降三级留任。八年(1730),晋太子太保,调两江总督。奉命随怡贤亲王允祥相度万年吉地,晋三等男爵。旋署云贵、广西总督,调两江总督任。十二年(1734),以事降调江苏巡抚。乾隆三年(1738),擢工部尚书,调户部。十月卒,谥文良。著有《味和堂集》。

猜你喜欢

  • 披袍仡佬

    古族名。又称披袍革老。以穿着贯首披袍而得名。族称始见于清代。分布在贵州镇宁、平远(今织金县)、水城、施秉、黎平等地。男女皆穿短衣,外披一袍,方而阔,无领,无袖,洞其中,以首贯之,前短后长。妇女以青线扎

  • 金公趾

    明代音乐家、书法家。名初麟,云南晋宁县人。回族。以乡荐,任江西万安县令。崇祯(1628—1644)初,因弹劾云南巡抚钱士晋,被罢官归乡。与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友善。善歌,知音律,家有歌童声伎。又善书,字颇

  • 陇右暴动

    见“甘南事变”(483页)。

  • 日月山

    山名。①在今青海省东部。藏文称“达尼朵”,唐贞观十五年(641)正月,太宗养女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王)松赞干布联姻,公主行经其地驻跸。当地民间神话传说:公主掷铜镜化为日月山,泪流成河,西注入青海湖,故

  • 共耕制

    又称“伙耕”,汉语称谓,民族不同,名称各异。解放前我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广泛盛行的一种生产协作形式。主要是因生产力低下,必须几家联合起来生产,也是传统的原始互助习惯的延续。一般由二三户或四五户组合而成。

  • 钵室韦

    唐代以前室韦5部之一。北齐时(一说隋代)室韦分为5部,是为其一。《北史》等称其“依胡布山而住”,今所在可归为二说:一说在今大兴安岭北麓盘古河流域(或作漠河南北),一说在外兴安岭南麓支脉扎格德山(旧称雅

  • 古族名。一作傁,又称賨叟、氐叟、青叟等。“叟者,蜀夷之别名”(《尚书·牧誓》孔颖达疏)。汉代谓蜀为叟。叟兵即蜀兵。汉至六朝,分布在今甘肃东南部、四川西部、云南东部和贵州西部等地。西汉元封二年(前109

  • 小王子

    明代东蒙古(鞑靼部)可汗的别称。元室后裔。始于马可古儿吉思(乌珂克图汗)。明代蒙古战乱纷呈,权臣专权,可汗成为权臣争霸的工具,任意废立或杀害。岱总汗脱脱不花与瓦剌领主也先争权,兵败被杀。景泰五年(14

  • 归宁

    旧时满族习俗,对夏历正月初六的一种节令称呼。流行于京师及东北地区。每年新春初一至初五,有接神、拜年、祀财神、打鬼等各种活动,所有店门均要关闭,并严禁妇女往来串门。初五叫“破五”,从此开禁。初六叫“归宁

  • 江格尔齐

    指说唱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的民间艺人。多为新疆蒙古族人,尤以出身于土尔扈特部者为最多,说唱最好。解放前,凡水平较高艺人,常被富户请至家中说唱,听说极众。是新疆蒙古族人民重要文娱活动之一。《江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