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马草田

马草田

明清时壮族、布依族土司统治区域的田地名称之一。流行于桂西及黔西南罗甸、望谟、安龙、贞丰等地。由土官授与其子境内土民耕作。耕者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不得转让、典卖。耕作期间,收获归耕者所有,不需缴纳公粮,但需替土官割草养马,故名。一旦不服此项劳役,土官就把田地收回。

猜你喜欢

  • 板楯蛮

    古族名。又称弜头虎子、白虎复夷、賨民、板楯蛮夷等。因使用虎皮木盾而得名。分布在巴子国境内(今四川东部、阆中、巴中、宕渠一带)。传说秦昭襄王(前306—前251年在位)时,有白虎在秦、蜀、巴境伤人。昭王

  • 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

    西夏碑刻。西夏崇宗天祐民安五年(1094)建于凉州(今甘肃武威)大云寺内。碑高2.5米,宽0.9米。碑文两面,阳刻西夏文,碑额篆书,正文楷书28行,行65字;阴刻汉文,碑额篆书,正文楷书26行,行70

  • 省票

    民国时期新疆省财政厅(司)发行的货币。 ①民国二年(1913)至民国四年(1915),在省会迪化(今乌鲁木齐)印制的大龙票(又称新票、省票),面额为红钱400文(主币),流通于新疆迪化、伊犁、阿克苏道

  • 米喇兀

    古代蒙古族对祭祀和庆祝仪式的称呼。亦译玛里雅兀特。蒙古语音译。原意为“涂抹”。蒙古旧俗,举行祭祀和庆祝仪式时,涂抹奶油、奶酒、马奶等,以示祝福。孩子出生3日,亦举行米喇兀喜宴。是日,给婴儿洗浴,以皮或

  • 武定军民府土知府

    明云南彝族土官名。武定府原为南诏三十七蛮部之一罗武部。元至元七年(1270),改武定路。明洪武十四年(1381),进克云南,女土官总管高胜上缴元所授印信、金牌,备粮千石赴金马山接应明军,归附。次年置府

  • 大青山骑兵支队

    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党组织根据1938年11月2日《中共中央关于绥蒙工作的决定》所建立的一支骑兵队伍。配以游击战中缴获的战马,及向群众购买马匹、鞍具,训练新兵,掌握骑兵作战技术,建立骑兵支队。当时以绥中、

  • 查拳

    回回拳术名。亦称“叉拳”、“插拳”、“揸拳”。其源传说有3:一为唐时(或明末清初时)西域回回人(或“回鹘”人)查密尔东来传拳于鲁西冠县一带,后世遂以其姓为拳名。二为明末抗倭名将查尚义所创。三由少林派拳

  • 安伏成

    明代四川米易萨连土官。原籍今云南景东县人。傣族。洪武二十五年(1392),偕兄弟叔侄四人与景东傣族土官刀佩(又名刀承恩)等率众随明军征建昌月鲁帖木儿反明之军,事平,受委千户,留米易,管理安宁河下游一带

  • 希福

    1589—1652清初大臣。满族。赫舍里氏。原籍英额(今辽宁省开原县东南英额),后移哈达部。后金天命四年(1619),随兄硕色率众归附努尔哈赤。以兼通满、汉、蒙古文字,召直文馆,赐号巴克什(满语,意为

  • 哈八惹

    哈尼语音译。哈尼族民间流传的祝酒歌。多在祭祀、节日、婚丧等隆重节日由“米谷”(村寨行政和宗教头人)或老人唱。内容有“创世纪”、“祭祀歌”、“祭龙歌”、“安葬歌”、“新婚歌”等,调子庄重严肃,低沉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