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桥节度
唐代南诏行政机构名。为异牟寻增设节度。据樊绰《云南志》、《旧唐书·德宗纪》:“贞元十年(794)三月,南诏异牟寻攻取吐蕃铁桥以东城垒十六,擒其王五人,降其民众十万口。”“吐蕃铁桥节度,本属吐蕃,贞元十年,蒙异牟寻攻破,今并属蛮管。”治所在铁桥城(今云南维西县城北塔城关)。节度使由南诏王亲授之大军将担任,兼理军事及民政。境内管有浪加萌、于浪、传兖、长裈、磨些、扑子、河人、弄栋等10余种少数民族部落。系南诏与吐蕃争夺的要地。
唐代南诏行政机构名。为异牟寻增设节度。据樊绰《云南志》、《旧唐书·德宗纪》:“贞元十年(794)三月,南诏异牟寻攻取吐蕃铁桥以东城垒十六,擒其王五人,降其民众十万口。”“吐蕃铁桥节度,本属吐蕃,贞元十年,蒙异牟寻攻破,今并属蛮管。”治所在铁桥城(今云南维西县城北塔城关)。节度使由南诏王亲授之大军将担任,兼理军事及民政。境内管有浪加萌、于浪、传兖、长裈、磨些、扑子、河人、弄栋等10余种少数民族部落。系南诏与吐蕃争夺的要地。
见“萧阳阿”(1993页)。
部分景颇族自称。※景颇族的一支系。汉称“小山”。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的邦瓦、潞西县的西山和盈江县的盏西,其余散居于瑞丽、梁河等县。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
清代宗室郡王嫡女的封号。格格封号中第二等。多罗郡王和多罗贝勒之女,不分嫡生庶出,咸系“多罗格格”美称。初制,郡王之格格应封时,均以封为县主。康熙四十五年(1706)廷议,其侧福晋所生之女同与嫡出者一例
民族名。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原称满洲。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以建州、海西女真为核心,吸收散在东北各地女真诸部及其他各族成员而形成的新的民族共同体。其族源可追溯至商、周、秦时的肃慎,汉至两晋时的挹娄,北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年号。538—539年,凡2年。
见“涅剌部”(1933页)。
见“贡差”(993页)。
元曲家。又作王元鼎。原名阿鲁丁,字元鼎。回回人。先世西域人。始祖玉速阿剌,随成吉思汗西征有功,遂以“玉”为姓。元至大、皇庆年间(1308—1313)为国子监生,受业于名师吴澄。慕周公、孔子之道,研习《
见“婆娑府路”(2128页)。
部分壮族自称。壮语音译,意为“傣人”。分布在广西龙州、钦州、防城及文山州境内。操壮语南部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