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遏钵
即“诺曷钵”(1954页)。
即“诺曷钵”(1954页)。
明代东蒙古(鞑靼部)的统称。当时蒙古人习惯把自己和周围民族按大小统称为若干万,如“四十万蒙古”、“四万卫拉特(瓦刺)”、“八十万汉人”、“二十六万土伯特(藏族)”、“三万女真”、“三万高丽”等,均为概
约1300—1348元代诗人、书画家。又作萨都拉,字天锡,号直斋。“萨都剌”,系阿拉伯语音译,即“安拉赐福”之意。回回人。先世大食(今阿拉伯)人。祖父萨拉布哈与父阿鲁赤于13世纪随蒙古军东来,镇守云、
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部族下置石烈。悦里为※伯德部下之一石烈。
?—277鲜卑拓跋部贵族。※拓跋力微子。自三国魏景元二年(261)始,质子魏晋之都洛阳,习观风土,接受汉文化,穿汉服,学弹丸武艺,英姿瑰伟,为朝士所仰。晋泰始三年(267),以父年迈求归,晋武帝具礼护
?—1703清朝大臣。朝鲜族。李氏。汉军正黄旗人。陕西提督李思忠孙,兵部尚书李荫祖子。事康熙帝,自佐领授兵部员外郎。康熙十三年(1674),以参将从征吴三桂,迁御史。二十七年(1688),授湖北按察使
书名。清代奕訢等奉敕撰。40卷,卷首1卷。光绪二十二年(1896)大字铅印本40册,通行排印本为10册,又名《剿平苗匪方略》。内容包括咸丰、同治(1851—1874)年间苗民起义的经过、镇压征剿过程及
西域古国名。在今新疆吐鲁番南库鲁克山中。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450,口5000,胜兵1000。国王之下设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译长各1人。“山出铁,民山居,寄田籴谷于焉耆、危须
1843—1924近代书画家。名陈,字世贤,别号东阜老人。天津市人。回族。幼习诗书,曾学画于陈青立、史源绪诸名家。中年游历名山大川,随意作画。光绪中曾充奉天提督左宝贵幕友,随军赴东北。光绪二十年(18
元代管理江南诸路释教寺院僧尼机构。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后改名宣政院),命八思巴领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务。十六年(1279),灭南宋,统一全中国,于江南诸路设释教总统所,先后任命
见“固姑冠”(14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