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蒙古官制

蒙古官制

蒙元、明、清时期蒙古族地区之官制。其官制从无到有,由简至繁,经历了漫长历史进程,蒙古国建立前,成吉思汗草创时期,官制简古,有“火儿赤”、“博尔赤”、“火你赤”、“莫伦赤”、“云都赤”、“阿黑塔赤”、“阿都兀赤”、“额勒赤”等。1206年蒙古国建立后,随着怯薛制和千户制的建立,官职数量和规模也有所增扩。千户长下设百户、十户,千户之上有万户长,首创札鲁花赤(断事官)等。成吉思汗后期及其继承者窝阔台时期,除保存蒙古游牧民族特有的建置和职官外,开始接受中原王朝传统的统治方法和官制。在蒙古军南下和西征过程中,陆续扩充一些新的机构和职官,如置“达鲁花赤”(镇守官),管军民,掌印玺,行总辖监治之职。加强“必阇赤”(令史、主文书)的职能,并采用中原官名称之为中书令、左丞相、右丞相等。至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蒙古职官与中原地区传统职官“两制并存”的局面进一步完善。在草原以游牧为主和内地以农耕为主的两种不同社会情况下,基本上奉行以蒙制治草原牧民,以汉制治中原汉民的政策。有些职官,如“达鲁花赤”、“千户制”等也遍行于中原、西域等被征服地区。蒙古统治者根据不同的民族和被征服先后,把全国各族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等,在设官任职方面,极力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1368年元亡,元室北迁,史称北元,其时基本上沿袭元制。在与明廷交往中,又往往受明册封,如王、都督、千户、百户、镇抚等。后随着汗权式微,蒙古社会处于封建割据状态,成吉思汗所设置的万户、千户逐渐为兀鲁思或鄂拓克所代替。分别由汗、洪台吉、太师或宰桑等管理,一般都是世袭领主。兀鲁思和鄂拓克下又分设官员,掌握战争、防卫、行政、司法、征税等。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蒙古各部陆续归附清朝,清设理藩院进行管理。为达到“众建而分其力”的目的,取消蒙古各部传统体制及领属关系,建立盟旗制度。对蒙古封建主,一律论功授以盟长,旗札萨克等职,以及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爵。札萨克下设协理台吉和分掌各项事务的管旗章京、梅伦、笔帖式等僚属,并设佐领(蒙古语为苏木章京)负责统辖兵丁,审理丁册,征收税课。佐领之下设骁骑校、领催等官,协助办理军政事务。是时,受满族官制影响较大,逐渐失去本民族官制的特色。

附:蒙古语官称

蒙古语官称释义资料来源
怯薛
火儿赤
秃鲁花
客卜帖兀勒
必阇赤
博尔赤
速古儿赤
火你赤
额勒赤
昔宝赤
八刺哈赤
扎里赤
玉典赤
兀刺赤
阿塔赤
禁卫军、 护卫军
佩弓矢环卫者
散班、 质子军
宿卫, 即夜间警卫
书史、 令史、 主文书
习膳
掌服御事者
司牧羊
使臣、 差官
鹰房执役者
守城门者
书写圣旨者
守门者、 户郎
驿站马夫及掌铺马事务者
管骟马者、 圉人
元史·兵志
元史·塔察尔传
元朝秘史、 元史·兵志
元朝秘史
黑鞑事略
元史·兵志
元史·兵志
元朝秘史
华夷译语
南村辍耕录
元朝秘史、 元史·兵志
元史·兵志
元朝秘史、 元史·舆服志
元朝秘史、 元史·兵志
元朝秘史、 元史·舆服志

猜你喜欢

  • 贞观玉镜统

    西夏文军事法典。编著者佚名,应为西夏政府颁行,成于西夏崇宗贞观年间(1101—1113)。木刻本,蝴蝶装,页面有30×18.5厘米至24.7×17.5厘米数种。残留71面,存卷1至卷4各一部分。卷1仅

  • 李立遵

    宋代宗哥(今青海平安驿)地区吐蕃大首领。又作李遵、立遵、并里遵、郢成蔺逋叱。原为僧人,后还俗。利用佛教号召民众,招附诸都。联结邈川(今青海乐都)首领温逋奇将吐蕃赞普后人※唃厮啰从河州(今甘肃临夏)劫持

  • 金大车

    1491—1536明代诗人。字子有,号方山子。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回族。出身仕宦之家。自幼受进士出身的父亲教诲,博览艺文。嘉靖四年(1525)乡试中举。后四举会试不第。遂绝意仕途,书剑飘零,卒於旅途

  • 西强山

    古地名。参见“西倾山”(698页)。

  • 贾尼木汗

    ?—1950民国时期新疆官僚。新疆阿勒泰人。哈萨克族。阿勒泰哈萨克族克烈部台吉,阿勒泰区驻省代表。1939年,在省会迪化(今乌鲁木齐)参加蒙、哈、柯三族代表会议时被盛世才扣押。次年8月,奉派往青河县与

  • 辛柱

    清朝武官。镶黄旗包衣满洲人。富察氏。世居讷音地方。公主下嫁察哈尔王子布尔尼,以其为长史。康熙十四年(1675),察知布尔尼谋叛,密遣弟阿济根赴京呈奏。旋布尔尼叛,速回京领兵击之,事平,以功授二等阿达哈

  • 司迪克

    清代哈萨克族抗俄斗争将领。民族英雄肯尼萨尔子。道光二十七年(1847),父死,偕家人移居浩罕。因自幼注重学习军事技术,成年后,被浩罕任命为五百人长。屡与沙皇侵略军作战。咸丰十年(1860),受命率兵袭

  • 洪德天宝

    大成国农民革命政权发行的钱币。参见“大成国农民革命”(101页)。

  • 鲁兴

    北魏末年北镇流民起义首领丁零人鲜于修礼年号。526年,凡1年。

  • 梅鋗

    于越人。传说先世为越王子孙,因避楚,举族迁丹阳乡,更姓梅。周末,散居湘沅。秦时,随族人徙南海台岭。秦末,番阳令吴芮叛秦,甚得民心。闻知,令族人户出壮丁1人,“编为什伍”,投奔吴芮,劝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