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福临

福临

1638—1661

清朝皇帝。满族,爱新觉罗氏。※皇太极第九子。母孝庄文皇后。1643—1661年在位,年号顺治。崇德八年(1643)嗣位,时年6岁,由叔父济尔哈朗与多尔衮摄政。顺治元年(1644),乘明亡之乱入关,定都北京。于江南镇压反清斗争。二年,下圈地令、剃发令,激化了民族和阶级矛盾。三年颁发《大清律》,四年,由多尔衮独揽国政。五年,允满汉通婚。八年,多尔衮死,始亲政。首正多尔衮罪,继而坐其党羽罪,对骄横贪墨者立正典刑。同时,直接掌握正黄、镶黄、正白三旗,限制和削弱旗主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制。在位期间,虽一袭多尔衮时所施大政方针,但亦多建置。九年,为提高君权,停诸王、贝勒、贝子管理部务;设宗人府,定京察例。十年,定服冠之制依满式。十一年,定秋审决犯例。十二年,设日讲官。十三年,定治赃例。十六年(1659),设置内阁学士,此外,规定圈地还原主、置各省巡按,遣大臣理刑狱等等皆为革除积弊之政。其建置、措施虽未有当,但政治规模初具,为尔后康熙盛世奠定了基础。为加强封建统治,提出“朝廷治国安民,首在严惩贪官”,打击一批贪赃枉法官吏。重用汉官,博览汉文经典。著力箝制思想,使文人学士潜心经史,严禁聚众议论时事。继续镇压山东榆园农民起义军、李定国抗清北伐军、李来亨抗清起义军等。晚年,发布“迁海令”,强令北自渤海湾南到广东惠州、连州一线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阻碍了海外贸易发展,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庙号清世祖。

猜你喜欢

  • 宣抚司经历

    官名。元代设置,为宣抚使下属。职掌衙门案牍和管辖吏员,处理官府日常事务。明代授任土官,秩从八品。参见“宣抚使”(1746页)。

  •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门壁残存藏文题记

    敦煌莫高窟17窟藏文题记之遗存。共3行,墨书,题于门壁土墙之中上部,文字被门框划残,遂难窥全貌。从文字看当是吐蕃文字改革后者。所存残文义为“甘州之众人……之……每……谒见之后……(献)九(匹)氆氇……

  • 不忽木

    1255—1300元朝大臣。又作卜忽木、不灰木,别名时用,字用臣。其先康里部人。忽必烈侍从燕真之子。幼时,侍太子真金。师事太子赞善王恂、国子祭酒许衡,受赞誉,被誉为“有公辅器”。至元十三年(1276)

  • 徐晟

    明朝官员。原名七十五。蒙古族。永乐(1403—1424)初,归附明朝。为人机警,以翻译民族文字见信任,凡西、北及南方民族之事,悉与闻之,累官至锦衣卫指挥佥事,赐姓名。永乐二十二年(1424),升锦衣卫

  • 毛岱渡口

    内蒙古土默特右旗境内黄河官渡口之一。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帝谕令管旗都统勘地辟置,时称官渡。备有官船两只,供往来过渡之用,另由土默特旗派渡防御1员、骁骑校1员、骑兵15名,负责递送公文,巡缉

  • 伏古敦可汗

    一作“伏名敦可汗”,即“豆仑”(982页)。

  • 哈克三所

    见“哈三千户所”(1642页)。

  • 色楞德济特

    ?—1790卫拉特蒙古伊克明安台吉。清辅国公巴桑长子。姓伊克明安。初驻牧于准噶尔。乾隆二十年(1755),从父投奔清军,驻牧黑龙江乌裕河流域。二十六年(1761)父死,受命袭爵。五十五年(1790),

  • 竺叔兰

    晋代佛教译经师。祖籍天竺。父达摩尸罗与叔父同为沙门。自幼出家学佛教,通晓“胡”汉语。晋元康元年(291)起,在陈留国(治所在今开封东)仓垣水南寺,先后译出《放光般若经》、《异维摩诘经》、《首楞严经》等

  • 开秧门

    苗族农业生产习俗。每年插秧前夕,择吉日,举行“开秧门”仪式。黎明时由秧头(一般是寨老),将5根毛草和1根2米多长,去树皮的泡桐树(要带有5个枝杈)插在田中。再用雄鸡、香纸、酒、糯米饭等供品敬田。随后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