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白族调

白族调

白族传统民歌短调。或称白曲。以白语演唱,不同于以汉语演唱的对口山歌。有严谨的格式和韵律。最常见的格式为每首八句,分两个乐段,以“三七七五、七七七五”的形式组成,即头一句为3个音节,二、三、五、六、七句为7个字,四、八句为5个字。演唱时,以头句为调引(或称曲子头、曲名、曲姓等),八句后加上“哎咦约”、“哎咦约荷海海”等尾音。以调引为韵,共36韵,韵押在偶句的尾字上。亦有“七七七五、七七七五”“七三五、七七七五”等格式,后者韵押在奇句的尾字上。不同地区格式和曲调有所不同,通常分为大理白族调、剑川洱源白族调、洱源西山调、鹤庆西山民歌、元江白族民歌等,各地又有种种曲调,另具一格。剑川白族调以三弦伴奏,海东调以唢呐配奏过门。亦有以吹树叶伴奏者。可独唱、对唱和齐唱。唱词多即兴编制,灵活多变,妙趣横生。内容反映生产、生活、阶级斗争,更多的是抒发男女之间纯真的爱情。山间、地头、民族节日,随处可见可闻。

猜你喜欢

  • 駞满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一说駞满即统门(今图们江)。完颜部首领劾里时(世祖,1074—1092年在位),该部达鲁罕勃堇(部长)即事于劾里钵。女真与契丹曾数战于此地。部人以部名为姓氏。金代为白号之姓,受

  • 郭药师

    渤海族遗裔。武将。一身仕辽、宋、金三朝。先世于渤海国亡后被辽徙置铁州(治今辽宁营口县东南汤池)。辽末,天祚帝为抵抗女真阿骨打进攻,于辽东募兵,名为“怨军”,以其为统帅。与金将斡鲁古战于显州,兵败。天祚

  • 长河西等处军民安抚司

    明代四川藏区土司名。治所在今四川康定。洪武十五年(1382)十月,该地故元四川行省左丞剌瓦蒙遣理问高惟善等,从打箭炉长河西入朝,献故元所授银印,诏赐文绮、帛、钞等,并命行人钟顺护送回居地。次年,剌瓦蒙

  • 忽把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改作喀巴卫,并说清代喀巴岭,在凤凰城(今辽宁省凤城县)西南30里。

  • 唐蕃会盟碑

    即“长庆会盟碑”(370页)。

  • 布路沙布逻

    见“配夏哇”(1813页)。

  • 拙赤

    见“术赤”(489页)。

  • 五溪

    汉武陵郡境内五条溪流总称,由今湖南沅江支流组成。五溪所指,各家不一。据《水经·沅水》载:“五溪谓雄溪、��溪、力溪、无溪、酉溪”;《汉纪》引《水经》则记为:雄、ᖡ

  • 枢铭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官名。如史载宋嘉祐六年(1061)十二月,西夏派遣使臣枢铭靳允中等赴宋朝贺正旦。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职官品位不详。

  • 纽璘

    ?—约1263蒙古国将领。又译纽邻。散只兀氏。都元帅太答儿子。初随父征战,智勇善谋,为众所服。宪宗七年(1257),从征四川。翌年,与宋军战于遂宁江箭滩渡,逼成都。都元帅阿答胡死后,被众将推为长,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