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火器营

火器营

清代八旗兵种之一。以习火器的八旗官兵别立为营。 ①内火器营。康熙三十年(1691),京城设立火器营。从八旗满洲、蒙古每佐领下选取鸟枪护军3名、鸟枪马甲4名、炮甲1名,又选取驻京之东北打牲兵丁200余名,合计7395名以编入。先后设总统大臣(无定员)、翼长、营总、鸟枪护军参领、鸟枪护军校等职,以综理营务、管辖兵丁,时称“满洲火器营”。雍正十年(1732),设公署于朝阳门内隆福寺之前。乾隆二十八年(1763),以鸟枪马甲技艺生疏,悉裁其兵3518名,又从满、蒙旗内增补鸟枪护军2,638名(每佐领3名)。三十八年(1773),新建火器营房于西郊长河西岸蓝靛厂之后,随即分拨鸟枪护军官兵往驻,仍留原营者遂称“内火器营”。此内枪营,以演练鸟枪步射、骑射诸技;炮营,以演放子母炮,兼习鸟枪。 ②外火器营,以从城内移出鸟枪护军官兵2600余员名设立,故称,亦称护军营,仍隶总统大臣统辖。所置职官与内营相同。官兵以演习放三枪过二马等技,及跳马、跳驼、相扑等项艺术。每年春末至秋尽,该营官兵分翼轮流以单日开赴昆明湖(北京颐和园内),与※健锐营(双日往)间日交替撑驾战船学习水战,俨然京师水师旗营之一。 ③汉军火器营。八旗汉军骁骑营兵别立鸟枪兵、※炮甲,各自为营,故称。皆隶都统。 ④雍正九至十三年(1731-1735),※内务府三旗亦设鸟枪护军营,以包衣鸟枪兵600名组成。

猜你喜欢

  • 马宗元

    清代医家、算学家。字清儒。江苏丹徒县人。回族。天资聪慧,性恬淡,精周髀、黄岐之学。算学、医理均精深。藏书甚富,于医书服膺吴中叶天士,谓其为温病能“辨入毫厘,厥功独大”。著有《温病辨证》13篇,邑人李思

  • 德龄

    ?—1770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钮祜禄氏。康熙五十年(1711)进士,选庶吉士。五十九年(1720),充山东乡试副考官,袭父骑都尉世职。雍正元年(1723),充广西乡试副考官,历迁日讲起居注官、侍

  • 福禄

    清朝将领。蒙古正白旗人。旺察氏。自护军校累迁福建建宁镇总兵、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宣化、广东右翼诸镇总兵、正蓝旗汉军副都统。乾隆二十三年(1758),授参赞大臣,驻乌里雅苏台(今蒙古扎布哈朗特)。受命将索

  • 奥鲁

    蒙古语音译,又译阿兀鲁黑,《元朝秘史》汉释为“老小营”。古代蒙古人出征时,留守后方或随军的家属、辎重之总称。《经世大典序录·军制》:“军出征戍,家在乡里曰奥鲁”。依蒙古定制,男子充军出征,妇孺则按千户

  • 牙兰千户所

    元置。牙兰,一作雅兰。因设于雅兰河(即金代耶懒水,前苏联称塔乌黑河)流域而得名。金代在此曾设耶(押)懒路,后因地瘠,女真猛安户大多迁至恤品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该所千户皂化归附于明。明代为野人

  • 韦以德

    1833—1854太平天国将领。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人。壮族(一说祖籍广东,属客家人)。清咸丰元年(1851),随叔父※韦昌辉参加金田起义。由于勇敢善战,屡立战功,于咸丰三年(1853)受封国宗提督军务。

  • 色朱特色布腾

    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藏族。雍正六年(1728),由颇罗鼐保奏,授噶伦。乾隆九年(1744),因办理准噶尔部入藏熬茶(礼佛)有功,赏札萨克头等台吉。十六年(1751),于各要隘处派兵严防准噶尔。次年,

  • 不答阿惕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译不答惕、不答安惕、不答安、博歹阿替。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其始祖为篾年土敦之第六子合阑歹(《史集》称为屯必乃汗第五子巴惕古勒乞)。约宋淳熙十六年(1189),在※十三翼之战”中,为

  • 听雨丛谈

    清代掌故书名。清福格(内务府汉军镶黄旗人,姓冯,字申之)撰。12卷,177篇。成于咸丰末年。作者熟习清代典章制度和满族风俗,所记以朝章官制、科举名目、礼仪风俗为多。对八旗风俗制度和清廷用人中对满、蒙、

  • 玉木种

    托忒语,音译意,为“冬牧场”,又称“冬窝”。流行于青海、新疆等卫拉特蒙古游牧地区。多设于背风向阳水源充足之山谷。牧民多于每年九月进入冬牧场,以个体或阿寅勒方式放牧。次年三月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