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奴部
高句骊族5部之一。亦称南部或前部。5部按分布方位,以东、西、南、北、内命部名,其分布区在5部中的内部之南,故名。约有今朝鲜平安道一带地。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征高丽,其部傉萨(比唐都督)高惠贞与北部傉萨高延寿率15万高丽、靺鞨兵援被围的安市城(故址在今辽宁海城县东南营城子),后皆降唐。参见“高句骊”(1911页)。
高句骊族5部之一。亦称南部或前部。5部按分布方位,以东、西、南、北、内命部名,其分布区在5部中的内部之南,故名。约有今朝鲜平安道一带地。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征高丽,其部傉萨(比唐都督)高惠贞与北部傉萨高延寿率15万高丽、靺鞨兵援被围的安市城(故址在今辽宁海城县东南营城子),后皆降唐。参见“高句骊”(1911页)。
清驻藏大臣联豫整顿藏务,奏调四川军队入藏,以恢复中央驻军西藏之旧制,巩固边围。宣统元年(1909),清政府调四川知府钟颖统领川军赴藏。西藏地方政府一面停止对驻藏大臣之供应,一面派藏军以练兵为名聚兵于江
见“仲父房”(799页)。
见“火不思”(392页)。
约1784—1847清代纳西族散文家。字东阳,号竹塘。云南丽江大研里人。嘉庆十二年(1807)举人,官湖北天门、潜江、谷城、黄梅等县知县。任内疏导江流、修堤等,有政绩。工诗,尤以散文出众。著有《四不可
为清代西藏与哲孟雄(锡金)分界处。又作罗那克山。乾隆时设有鄂博。
书名。地方志书。4卷。清林则徐(1785—1850,字少修,福建侯官人,汉族)等修纂。成书年月不详。卷1记星野、山川、建置、疆域、城池;卷2写学校、风俗、民户、田赋、祭祀;卷3写兵防、邮旅、秩官(附土
见“银锭台吉”(2064页)。
前燕烈祖景昭帝慕容俊年号。357—360年,凡4年。
参见“塔布噶举”(2160页)。
见“和勇”(14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