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满族

满族

民族名。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原称满洲。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以建州、海西女真为核心,吸收散在东北各地女真诸部及其他各族成员而形成的新的民族共同体。其族源可追溯至商、周、秦时的肃慎,汉至两晋时的挹娄,北魏时的一勿吉,隋、唐时的靺鞨,五代至宋、元、明时的女真。元末明初,以猛哥帖木儿为首的斡朵里女真与阿哈出为首的火儿阿等部女真从东北黑龙江向吉林、辽宁,相继南徙。受明管辖,设卫命官,朝贡臣服。明万历(1573—1620)中,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以其杰出的军事、政治才能统一东至海滨,西达开原,北抵嫩江,南至鸭绿江流域的女真各部。创立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推行“计丁授田”和重农屯田政策。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国。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正式废诸申(女真)旧名,改称“满洲”。崇德元年(1636),改“后金”为“”。同时,提倡耕垦树艺,奖励耕作,增设旗制,仿明之制,在汉族封建经济、文化影响下,社会由奴隶制急剧向封建制转化。顺治元年(1644),满族入关,形成满汉杂居局面,原操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使用16世纪末创制的本民族文字一满文。经二百余年的变化,现除黑龙江省黑河市、富裕县部分老年人外,均已通用汉语文。曾信仰萨满教。1911年,清王朝满族贵族的统治被推翻,结束了八旗制度束缚,同各族人民一道反抗内外反动势力,维护祖国统一。人口有982万余(1990年),主要分布在今辽宁、吉林、黑龙江省,以辽宁省为最多,其余散居在河北、新疆、甘肃、宁夏、山东等省区和北京、成都、西安、广州等市,即东至滨海,西到新疆、西藏,南达台湾,北接内蒙古的广大地区。近年落实民族政策,先后在辽宁、河北、吉林等省建立有凤城、新宾、岫岩、青龙、本溪、宽甸、北镇、丰宁、伊通、清原、桓仁等10余个满族自治县及近百个民族乡。农业人口占百分之八十以上,余在工商文教各项事业及军政部门服务。在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皆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 开门节

    亦名“出洼”,傣语作“奥瓦萨”。云南信仰小乘佛教的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族的传统宗教节日。源于古代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时间在傣历十二月十五日(约当夏历九月中旬)。这一天表示从傣历九月十五日(约当夏

  • 白露医法从新

    书名。藏文名《都德泽色勒嘎尔》。蒙古医学著作。青海蒙古族※益西班觉于18世纪50年代用藏文写成。94叶,木刻本。以临证各科为主,附入脉诊、尿诊、腹泄剂、脉泄剂、涌吐剂、配药须知、药物制法、针炙放血穴位

  • 达凌阿

    ?—1830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佟佳氏。嘉庆(1796—1820)年间,以键锐营前锋从永保镇压湖北、四川白莲教起义,擢副将、总兵等职。道光二年(1822),擢乌鲁木齐提督。六年(1826),率兵四

  • 拜见钱

    元朝末年官吏勒索财物的名目。见“撒花钱”。

  • 索葛

    突厥汗国官号。其意谓“发须”。《通典·突厥上》:初,突厥官号,“凡有十等,或以形体,或以老少,或以颜色须发,或以酒肉,或以兽名。”突厥“谓发为索葛,故有索葛吐屯。”据今人考证,句中“发”似为“须”字之

  • 南诏北岳

    南诏封山名。南诏第六世王异牟寻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封五岳四渎,以雪山(一名神外龙雪山,今名玉龙雪山,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北20里。岿岿千峰,上插云霄,下临丽水。顶巅积雪,冬夏不化。岩崖涧谷,清

  • 元朝十八帝

    畲族长篇叙事诗歌。俗称“十八帝”,又称“明清大事记”。由畲族歌手创作,长达300多行。前半部叙述历代王朝的兴衰成败。后半部着重揭露清道光年间(1821—1850)劳动人民遭受严重旱灾的困苦,对反动统治

  • 喀尔喀车臣汗部中末次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哈尔噶朗图山接本部左翼中旗,西至布尔噶素图接本部右翼左旗及左翼右旗南至图木斯图山接本部左翼中旗界,北至噶勒齐老接本部中后旗界。有佐领一个半。会盟于克鲁伦巴尔和屯盟。康熙三十年

  • 大辽水

    古水名。《汉书》已见其名。简称大辽,即今辽河。其流长,或以东辽河及辽河计之,或言为西拉木伦河、西辽河及辽河之全程。此水大体为东胡族系与貊、肃慎系各族分界处。

  • 讹藏屈怀氏

    党项首领、夏国王李德明第三妻。生子成嵬讹。德明死后,长妻卫慕氏所生子元昊袭位。夏广运元年(1034)卫慕氏被元昊毒死后,被立为太后,党项语音“兀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