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永安五铢钱

永安五铢钱

拓跋鲜卑所建北魏铜币名。北魏于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下令始铸五铢钱,文曰“太和五铢”。宣武帝元恪永平三年(510)冬,又下令,造五铢钱,史称“永平五铢钱”。但使用范围皆不广,仅限京都洛阳及附近地区,至肃宗孝明帝元诩熙平(516—518)初,诏令太和五铢、永平五铢及古钱一并通用。二年(517)冬,纳尚书崔亮之奏谏,在有铜山处即开炉铸钱,民间仍多私铸者,因此,钱转小薄,坏钱充斥。建义元年(528),重盗铸之禁,开纠赏之格。铸钱都将长史高谦之建议铸三铢钱,其弟高恭之认为欲救钱币滥恶之弊,应铸大钱,使钱重如其文。后遂用杨侃计,铸五铢钱。自永安二年(529)九月至次年正月,官立炉开铸,文曰“永安五铢”。铸成后,“官欲贵钱,乃出藏绢,分遣使人于二市卖之,绢匹止钱二百,而私市者,犹三百”。此次铸钱,原拟尽力统一钱币,稳定钱值,均未达目的。且随着社会动荡不安,盗铸者益多,钱币大小轻重更为混乱,东西魏时尤甚。参见“太和五铢钱”(275页)、“永平五铢钱”(638页)。

猜你喜欢

  • 蛮水

    见“夷水”(759页)。

  • 緂布

    古代壮族民间纺织品。主要产于广西左右江流域壮族地区。据南宋范成大(1126—1193)《桂海虞衡志·志器篇》及周去非《岭外代答》卷6记载:广南西路(今广西)左右江溪洞特产“緂布”,“如中国线罗,上有遍

  • 席百

    见“锡伯族”(2364页)。

  • 召片领

    傣语音译,意为“广大土地之主”。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最大封建领主和最高统治者。相传公元1180年傣族部落联盟大首领叭真入主勐渤(西双版纳)后成为第一代召片领,自是子孙相袭。元明以来中央王朝在此地建立

  • 满达尔汉

    ? —1645清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纳喇氏。世居哈达(今辽宁开原市东)。佐领雅虎之子。初袭父职。管佐领事。天聪五年(1631),奉命出使朝鲜还,授礼部参政。八年(1634),随太宗征明,攻大同,因功

  • 楼烦之戎

    古族名。一说为狄种。春秋时与林胡并居于晋北。战国时东与赵为邻,居晋西岚山。赵武灵王来攻,附属于赵。汉初,匈奴强大,举兵南下,与林胡皆为所并。

  • 果真

    见“火臣别乞”(394页)。

  • 蒲察移剌都

    ?—1218金大臣。东京(今辽宁辽阳市)猛安人。女真族。蒲察 氏。太子太傅吾迭子。勇健多力,由护卫十人长,累官为武器署令。从军,兵溃被蒙古军俘获。贞祐二年(1214),与降兵万余人逃归。迁隆安府治中,

  • 呼伦

    见“忽剌温”(1488页)。

  • 后汉书

    纪传体断代史书。南朝宋范晔(398—446)撰。今本120篇,分130卷。晔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人。官至尚书吏部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在其撰写此书前,已有《东观汉记》等18家后汉书。元嘉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