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

①以本民族利益为主要出发点来看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作用。封建社会的统治民族以本民族利益为至高无上的利益,以民族主义思想为指针,对异民族实行民族压迫。资产阶级革命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以民族主义号召反对民族压迫,曾经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殖民地、附属国和被压迫民族,在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和侵略中,都以民族主义思想为武器进行斗争,同样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但都以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根本利益,在进步性中又有一定的局限性。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尤其是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统治民族的统治阶级对外以“全民族”利益为幌子,对殖民地、附属国和一切弱小民族实行民族压迫;对内,统治民族以“优秀”民族自居,对异民族实行民族压迫,这时的民族主义,均已成为反动的民族主义。无产阶级主张国际主义,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支持被压迫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民族主义;在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内,主张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反对民族主义。 ②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提出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之一即“民族主义”,最早的含义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以此作为反对清朝统治的口号;后来孙中山对民族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提出对内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对外“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始终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猜你喜欢

  • 鹘笃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辽置十二宫,下皆设有瓦里。辽圣宗※兴圣宫和辽道宗※太和宫下皆有一瓦里名此。是词疑与“鹘突”为同一语词,辽太祖※弘义宫有一※

  • 写凤都督府

    唐代设于西域地区的羁縻机构。高宗龙朔元年(661),以帆延(又称梵衍那)国罗烂城(约位于今阿富汗巴米羊地区。一作苑延国伏戾城)置。以其王为都督,职位世袭。下辖嶰谷、泠沦、悉万、钳敦等4州。隶安西都护府

  • 两林部落

    古部落名。乌蛮的一支。与※勿邓、※丰琶又合称※“东蛮”。唐时主要分布在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境。所属有十低三姓、阿屯三姓、亏望三姓。首领称“都大鬼主”。贞元(785—804)中,都大鬼主※苴那时

  • 流求土人

    隋时对台湾高山族先民的称谓。古越人后裔,三国时称“山夷”。当时已普遍从事农业,并饲养家畜,据《隋书·流求传》载:“土宜稻、梁、黍、麻豆、赤豆、胡豆、黑豆等”,“尤多猪、鸡”。生产工具主要仍为石器,耕作

  • 桑植下峒长官司

    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先世为宋末柿溪宣抚司宣抚使向克武。明宣德四年(1429),以宣抚使向仕金2子争夺继承权,置上下2峒长官司使分辖之。以向仲贵任下峒长官。嘉靖间(1522—1566),长官向国用奉

  • 作格·根登华桑

    1731—1809清代拉卜楞寺法台。藏族。出生于优端头人家。30岁入拉卜楞寺经院。生活清贫,勤学苦读,能熟背《中观》、《般若》全部教程。超越学级,破格获多仁巴学位。在密宗院学习密咒后,通过密宗的立宗,

  • 酸斋乐府

    散曲集。元代畏兀儿文学家※贯云石(1286—1324)撰。1卷。云石,本名小云石海涯,字浮岑,号酸斋,又号芦花道人、成斋、疏仙等。能骑射,精通汉语,善草隶书,工诗文,尤以散曲驰名。元人称散曲为“今乐府

  • 郑和家谱

    回族族谱名。修于清雍正(1723—1735)年间。记马氏一支——郑和以后15代之谱系。为研究郑和之族属和改姓(由马氏改郑姓)以及本支发展、迁徙的情况,提供了重要史料。1936年玉溪县李鸿祥,从该县郑和

  • 完颜拔离速

    金将领。女真族。完颜氏。蜀王※完颜银术可弟。太祖天辅六年(1122),奉命从希尹、娄室破辽兵于古北口。奉命留兵200,据险守之。从银术可围太原,败宋援军,复太谷、祁县等地。太宗天会四年(1126),克

  • 北汉世祖

    见“刘崇”(8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