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桑孔语

桑孔语

我国自称桑孔的哈尼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境内的部分村寨,使用人口约2000左右。以景洪县的桑孔语为例。语音特点:有24个单辅音。塞音、塞擦音分清、清送气两套,浊塞音均带同部位的鼻冠;塞擦音有舌尖前、舌面前两套;有小舌部位塞音,无唇齿音。双唇部位的塞音和鼻音可以腭化。有3个由同部位鼻冠与浊塞音结合的复辅音,有1个由同部位鼻冠与腭化的双唇音结合的复辅音。单元音有18个,分普通元音和紧元音两套各9个,紧元音只出现在单元音上。有2个前响复元音,由主要元音加i、u韵尾构成。有m、n、和p、t、k 6个节尾辅音,其中塞音尾主要出现在傣语借词中。有4个声调,其中高升调主要用来拼写汉语和傣语借词。语法特点有:形态不丰富,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11类。名词有复数语法形式,用在名词后加后缀表示。量词较丰富,可单独和名词结合表示“一”量。量词和数词结合使用时,其词序是量词在前,数词在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多数,多数第一人称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单数人称代词有格语法范畴,分主格、领格和宾格,用代词的声调变化和加助词的方式表达。动词有体、式语法范畴。体有将行、现行、已行3种,用在动词后加助词的方式表示。表体的助词可兼表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二、三人称的区别。无“数”的区别。式有陈述、祈使和疑问等3类,均用在动词后加助词的方式表达。存在动词有类别范畴。动词有使动形式,在动词后加虚化动词表示。形容词有前缀,但使用得不很广泛。形容词有丰富的表示生动化的后缀,后缀与词根之间语音上有谐音现象。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程度加深。结构助词较丰富,有受动、领属、处所、从由、补充等类。句子的基本语序为主—宾—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面。词汇特点有:单音节词及由单音节合成的复合词占词汇的大多数,多音节的单纯词不丰富。复合构词的方式有主谓、动宾、并列、偏正等类。派生构词也较能产,加前缀、后缀的方式都有。借词主要来源于傣语和汉语,特别受傣语的影响较大。

猜你喜欢

  • 沮道

    古政区名,相当于县。氐族聚居区。一说为沮县。西汉置,属武都郡(治今甘肃西和县南)。为※十三氐道之一。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县东。《三国志·魏书·杨阜传》:“刘备遣张飞、马超等从沮道趣下辩。”西晋永嘉后废。为

  • 毕底

    地名。今司丕提。北界帕兰山脉,南和东南至马尼山口山脉,西达西喜马拉雅山。原属西藏古格王国,后归拉达克管辖。1684年,拉达克据丁木刚和约,将毕底、古格本部及普让转归拉萨统治。其后拉萨又以毕底送给拉达克

  • 术烈

    见“耶律术烈”(1308页)。

  • 孟速思

    1206—1267元朝官员。畏兀儿人。世居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后徙中都(即大都,今北京)。阿的息之子。15岁,尽通畏兀儿文书。受成吉思汗召见,奉命为拖雷后唆鲁禾帖尼管理分地岁赋。后侍忽

  • 大兴安岭

    位于内蒙古东部,松辽平原西侧,北起黑龙江右岸之漠河,南止西拉沐伦河上游,从东北向西南绵延,全长1400余公里,宽约150—300公里。以洮儿河为界,为分南北两段,北段长约670公里,山林低而宽,海拔1

  • 只没

    见“耶律只没”(1308页)。

  • 钟恶地

    西倾山钟羌一部首领。吐谷浑国主碎奚在位时(351—371),任长史,受先王遗命辅佐碎奚。以碎奚三弟皆专恣,恐为国害,遂与司马乞宿云逼碎奚杀之。碎奚恍惚成疾,于晋咸安元年(371)死。及视连即位,进言经

  • 排湾人

    居于台湾山地的高山族一支。人口有43616人(1975)。分布在北起大武山,南至恒春,西达枋寮,东至大麻里以南的海岸三角地带。居住在海拔500—2000米之间山地。现今属屏东县的三地、玛家、来义、泰武

  • 昔都儿

    ?—1298元朝将领。钦察人。秃孙之子。至元十年(1273),袭父职为百户。随军南下攻宋,下襄阳等地,授忠显校尉、管军总把。十四年,随军征叛王玉木忽儿于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十七年,进侍卫亲军百户

  • 喇布

    1654—1681清宗室。满族。爱新觉罗氏,简纯亲王济度次子。康熙七年(1668),封三等辅国将军。九年,袭和硕简亲王爵。十三年,拜杨威将军,镇江宁(今南京),防吴三桂、耿精忠。次年,移师江西。吴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