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格萨尔王传

格萨尔王传

藏族蒙族地区民间流传的长篇英雄史诗。最早出现于藏族地区,后流传于蒙古族地区。一般认为产生于11世纪。是在漫长历史过程中,经人民群众长期的集体创造,增添修改,最后发展为定型化的书面文学作品。有藏蒙两种文本。广泛流传于西藏、内蒙古、青海、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等藏族、蒙古族及土族、纳西族部分地区。相传以康区林地之王格萨尔事迹为蓝本,演化而成章回体,以章为部,约有40余部。取材及文体都来自民间及民间口语。民间艺人以说唱形式演唱,说唱结合。主要描写天神化身的格萨尔王英勇盖世,扶贫济弱,正直不阿,除暴安良,威震四方。演唱者多以唱本为据,聚众演唱,中间常结合当时所发生之事,借题发挥,切中时弊,深受群众欢迎。藏文本多抄本,少量刻本,内有韵脚,易上口,多比兴、谚语,以口语为主,许多章回以藏族历史体裁为线索,给人以历史知识。虽有本教、佛教及神话贯穿,但涉及社会生活诸方面,是研究藏族等文学、艺术、宗教、语言、历史的重要文献。国内有降边嘉措等编写之《格萨尔王全传》3卷本(汉译本)传世,1987年由宝文堂出版,为目前所见较全的汉译本,每卷22回,总66回。蒙文亦出版有13章本《格斯尔可汗传》。国外有英、法、俄、德、印度、土耳其等10余种文字译本。

猜你喜欢

  • 会州

    州名。西魏置,治所即今甘肃靖远县。北周、隋、唐曾分别改置或改名会宁防、会宁镇、西会州、粟州,后废。北宋初入于西夏,置州。宋元符二年(1099)为宋所取,南宋金据其地,后仍为夏所得,夏亡后地入蒙古。元复

  • 土葬

    葬式之一。将死者入土安葬。是分布最广、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丧葬形式。迄今中国最早的土葬发现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旧石器晚期遗存。新石器时代土葬已相当盛行。在许多民族地区有以家族或村寨为单位的公共墓地,墓穴多

  • 卫所

    明代建置名。明初立军卫法,京师及各地均设卫所。划数府为一防区设卫,下设千户所、百户所。凡驻军5600人者称卫,1120人称千户所,112人称百户所。百户所设总旗:(一总旗辖50人),小旗辖10人。军士

  • 南诏中岳

    南诏封山名。南诏第六世王异牟寻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封五岳四渎,以点苍山(位于今云南大理市洱海湖之西)称中岳,为五岳之一。贞元十年(794),异牟寻遣子寻阁劝及清平官与唐使崔佐时会盟,即在此山下

  • 笃进

    西域古地名。见《梁书·诸夷传》,为高昌国46镇之一。《元史·西北地附录》作他古新,在察合台后王笃来帖木儿位下。明代陈诚《西域行程记》作托逊。清《西域图志》等作托克三,设有台站。今新疆托克逊县。

  • 阿嘉呼图克图四世

    见“耶嘉克珠”(1324页)。

  • 旧察津毕其格

    明代西蒙古法规。亦称《旧卫拉特法典》,以别于1640年的《蒙古卫拉特法典》(《察津毕其格》)。法典全文已失传,现仅存8个片断,载帕拉斯《蒙古民族历史资料集》。据其内容,史界一般认为制订于瓦剌四部(即四

  • 宝儿赤

    见“博尔赤”(2150页)。

  • 树惇城

    见“树敦城”(1578页)。

  • 换番

    清代汉人与台湾高山族人互市的称谓。一般在每年夏秋时进行,以物易物,即汉人以珠、布、盐、铁等物向高山族人交换鹿脯、鹿茸、各种兽皮及水藤、通草等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