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晃豁坛

晃豁坛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晃合丹、晃忽坛、晃兀摊、黄忽答等。与成吉思汗所出之孛儿只斤氏同宗,为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第三子抄真斡儿帖该之子晃豁坛后裔组成。原由察剌合、蒙力克(明里)父子率领依附蒙古孛儿只斤部也速该(成吉思汗之父)。也速该去世,孛儿只斤衰落后,投靠札只刺部。“十三翼之战”后,蒙力克复率部众投靠铁木真(成吉思汗)。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时该部被划分为3个千户,分别由蒙力克,其子脱栾以及速亦客秃任千户那颜,统领晃豁坛人众。蒙力克子阔阔出为巫师,号称“帖卜腾格里”,倡议铁木真采用“成吉思汗”尊号,享有特殊地位。后因欲扩充自身势力,阴与成吉思汗抗衡,对成吉思汗家形成威胁,被杀,势衰,部众逐渐并入蒙古。

猜你喜欢

  • 粤西文载

    书名。广西文献古籍汇纂。75卷。清汪森(1653—1726,字晋贤,号碧巢,浙江桐乡人,汉族)辑。成书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作者曾任桂林府通判多年,深感粤西舆志缺略殊甚,考据难资,因取历代诗文凡

  • 石鉴

    ?—350十六国时期后赵第六世皇帝。349—350年在位。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人。羯族。※石虎子。后赵延熙元年(333),封代王。父即位后,封义阳公,镇关中,以赋役繁重,肆行非法,凌辱文

  • 阿禄

    ?—1874亦称“阿碌”。清代台湾高山族抗日首领。台湾南部琅峤牡丹社头人。高山族。同治十年(1871),琉球土人船只于台湾南部北瑶湾触礁,船员于牡丹社附近登陆,为当地高山族人误杀。琉球当时本属中国领地

  • 色旺诺尔布桑宝

    ?—1901清末蒙古王公。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右中旗人。父卒,袭土谢图亲王爵,任哲里木盟盟长。为人凶恶残暴,生活奢侈腐化。不仅滥肆征敛旗民牲畜财物,且借外债五六十万两,购买昂贵的珍玩服饰和竹石花木,修建王

  • 奶糕

    蒙古族的奶食品之一。近代开始制作,方法是:将鲜奶倒入锅中,用温火煨熬,待熬至粘米糕状时倒出,加入白糖为佐料食用,也可以和入白面中,加奶油等做成各种奶油糕点或面食品。

  • 正大

    金哀宗完颜守绪年号。1224—1232年,凡9年。

  • 世良

    见“耶律世良”(1308页)。

  • 丹津旺溥

    清代四川麻书土司。藏族。乾隆(1736—1795)中,麻书、孔撒两土司争产构衅,以年幼势弱,逃往瞻对,被其叔喇嘛群赞藏匿里,请求清军援助。清廷因麻书为受印土司,不便被孔撒兼并,令四川总督前往开导,经剖

  • 喀巴卫

    见“忽把卫”(1488页)。

  • 五华楼

    唐代南诏古建筑。《元史·地理志》载:南诏王建都羊苴咩(在今大理城西),“城中有五花楼,唐大中十年(856),南诏王券丰祐所建,楼方五里,高百尺,上可容万人。世祖征大理时,驻兵楼前。至元三年(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