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御制惠远庙碑

御制惠远庙碑

碑名。清世宗为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所建驻锡庙碑。雍正六年(1728),因西藏阿尔布巴之乱,移七世达赖喇嘛于理塘。次年,诏于打箭炉西北之噶达城(藏语音译,今乾宁县城)建寺,八年(1730)建成,赐名“惠远庙”,藏语全名为“噶丹央拉金巴当雄祖拉康”,意为“具喜遍施经堂”,移达赖喇嘛驻锡。九年(1731),雍正帝为该庙撰文刻碑,该文收于《卫藏通志》内。主要记载清廷兴黄教的政策,弘扬佛法,多建庙宇,以“佐助王化”。该庙仿西藏大昭寺而建,耗银40万两,方形院落,边长200丈,围墙高1丈,内经堂1座,高3层,达赖喇嘛寝宫辉煌,殿堂、楼房千余间,平房400间。达赖喇嘛居此6年,闻习佛法,修持本尊,广施教法,于雍正十三年(1735)返回西藏。对研究西藏地方与清中央政府以及藏、满两族关系有一定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 西域同文志

    见“钦定西域同文志”(1670页)。

  • 和廷述

    清代爱国将领。纳西族。云南丽江人。咸同年间,曾随杨玉科镇压杜文秀起义军,赏“铿僧额巴鲁图”名号,补授东川营参将,简放总兵。光绪十一年(1885)率部随广东陆路提督杨玉科出兵南关,奋力争先抗击法国侵略军

  • 左都督

    官名。洪武十三年(1380),明朝政府改京师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5军都督府,统领京内、外诸都司、卫所。在南京亦专设5军都督府,统领南京卫所。各府长官为左、右都督。实权归兵部。明中叶以后,在边疆

  • 斛斯椿

    495—537北魏、西魏大臣。字法寿。先世属高车(敕勒)斛斯部,为莫弗大人,归北魏后以部为氏。初居代北,广牧富昌(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南)人。左牧令斛斯敦子。以河西不宁,携家投尔朱荣,任都督府铠曹参军。

  • 末只

    见“耶律抹只”(1314页)。

  • 昔宝赤

    元代蒙古官名。又译“昔博赤”、“实保齐”。掌鹰隼之事者。《南村辍耕录》:“昔宝赤,鹰房之执役者”。为※“怯薛”(护卫军、禁卫军)执事之一。蒙元皇室、诸王位下及诸路、州、县广置打捕鹰房,由专人饲养海东青

  • 格岳

    门巴族宗祧风俗。一作“批巴”。门巴语音译,“格岳”意为“白骨头”,“批巴”意为“好骨头”。旧时门巴族分逊莫巴、若莫巴和升莫巴等3种人。相传从狮子的嘴里出来的人称逊莫巴即上等骨头,属格岳人的祖先,此可充

  • 吴不尔

    ?—1433明宣德年间贵州苗民起义首领。贵州乌罗府新朗寨(今松桃境内)人。当地苗族首领。宣德初,湘黔边区旱灾,苗民生活困苦。六年(1431),苗民龙三、白大虫等起而暴动。翌年,他亦率众举事。攻清浪(今

  • 女真译语

    书名。亦称“女真馆华夷译语”。明代编。具体编者失载。为女真馆“杂字”和“来文”汇编,是解读女真文字的辞书性质的工具书,也是研究明代东北民族关系的史料书。共有两种,一为永乐年间四夷馆编的有女真文字且“杂

  • 大夏龙雀

    古刀名。十六国时期夏国鲜卑人※叱干阿利督造。大夏凤翔元年(413),夏主铁弗匈奴赫连勃勃以叱干阿利领将作大匠,发岭北夷夏10万人于朔水之北,黑水之南,营筑都城,称统万城。并督造五兵之器,锻制百炼钢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