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廉希宪

廉希宪

1231—1280

元朝大臣。字善甫,又名忻都。畏兀儿人。魏国公※布鲁海牙之子。太宗初,其父任燕南诸路廉访使,遂以官为氏,子孙皆姓廉。希宪年19,入侍忽必烈于藩邸,以其“笃好经史,手不释卷”的勤学精神,深得忽必烈器重,雅称“廉孟子”。又善弓箭,人称“双全”。曾从征云南。宪宗四年(1254),为忽必烈京兆分地宣抚使。任内问民疾苦,抑强扶弱,兴办学校,恢复儒籍,治绩显著。九年(1259),随忽必烈渡江取鄂州,运筹帷幄,参谋军机。宪宗死,力助忽必烈自鄂北上继位。后任京兆、四川道宣抚使,平定刘太平等之叛。继改中书右丞、行秦蜀省事,力拒阿里不哥将浑都海等军,有功,进平章政事。因四川降民散处山谷,奏请申敕军吏,禁止俘掠,违者,千户以下与犯人同罪。又禁诸人贩易生口,四川遂安,降者益众。并采取措施减轻徭役。中统二年(1261),致书晓谕宋四川制置余玠,使其不敢轻动;并受泸州守将刘整降。三年,晋中书平章政事。任内,振举纲纪,汰逐冗滥,兴利除害,议行迁转法,穷治阿合马奸事。政绩卓著。至元七年(1270),因面忤世祖,罢职。十一年(1274),复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次年,以荆南新附,受命开大府于荆州,行省荆南,承制授三品以下官。治理今湖北石首、江陵以西和四川垫江。任职三年,大力整顿社会秩序,禁剽夺,通商贩,大兴学,选教官,置经籍,厉诸生,兵民得安。十四年(1277),以疾召还,江陵民众为之画像建祠。十七年(1280)卒于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大德八年(1304),追封魏国公,谥文正。加赠恒阳王。

猜你喜欢

  • 义从胡

    汉末曹操征调匈奴丁壮编组的军兵。建安二十一年(216),南匈奴呼厨泉单于入朝于魏,被曹操留于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部众散居并州(治晋阳)六郡,由并州刺史梁习征调匈奴丁壮编为“义从胡”,分配各地驻

  • 辛厦巴才丹多吉

    明代西藏地方后藏王。藏族。原为仁蚌巴家族的家臣。嘉靖四十四年(1565),激起属民起义,推翻仁蚌巴阿旺吉扎在仁蚌宗的统治。掌权后将首府迁至日喀则,自称后藏王,并与藏传佛教止贡派联合,与格鲁派为敌。万历

  • 伊克昭盟

    内蒙古诸盟之一。因清代鄂尔多斯部7旗在伊克昭(“大庙”)会盟,故名。现移伊金霍洛旗之成吉思汗陵寝,原在此处。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黄河以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北负阴山,多草原,当河套膏腴之地,可耕可牧。

  • 广济寺塔

    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俗称锦州塔。座落在今辽宁锦州旧城北部。建于辽道宗清宁三年(1057)。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实心砖塔。高56米余。塔基高大,为须弥座式。以斗拱挑承勾栏。首层塔身刻门窗、佛龛等,每面雕

  • 西僰

    参见“锡伯族”(2364页)。

  • 斡准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分布于苏滨水(今绥芬河)流域。穆宗盈歌时(1094—1103年在位),该部勃堇(部长)先后为冶刺、海葛安。康宗完颜乌雅束时(1103—1113年在位)勃堇为狄库德。康宗二年(1

  • 何和礼

    见“何和理”(1086页)。

  • 马德新

    1794—1874清代伊斯兰学者。字复初。云南太和(大理)人。回族。元云南平章政事赛典赤,瞻思丁第二十一世孙。祖上世习伊斯兰教经典,幼年随父习阿拉伯文、波斯文。后赴陕西随著名经师周大阿訇攻读伊斯兰教经

  • 大武神王

    高句骊国第三世王无恤的谥号。亦称“大解朱留王”或“大朱留王”。无恤于新莽天凤五年(公元18)继位,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年(44)死,此为其死后国人所尊加的谥号。

  • 达旺谷哲

    旧时西藏门格地区非常设会议之一。藏语音译,意为“达旺九人联席会议”。19世纪中叶设置。在※达旺住哲基础上增加夏日、色如和拉乌三措头人代表共同组成。专门解决措与措,村与村之间发生土地、械斗等纠纷。参见“